第199章 延安军政大学(1/3)
洪承畴很快批复了在和谈过程中,恢复通商的提议。这项政策对他也是有利的,修碉堡的水泥还要从延安进口哪。
正式通商就可以在沿边的地方设卡收税,之前的走私贸易是没办法收税的,这不是一个创收的好时机?
至于移民的事,老洪的意思是不公开化,也不能大量的移民,人数最好控制在三四万以内。李振新算了一下,勉强够用!人力缺口也就是说五六万,不可能一次性补齐,只要来个两三万就能把缺口先填了。
通过私下里放风的方式吸引有参军意向的人来,这次来青壮年有一万多人就可以了。
“在延安成立一个军政大学,来的仕子们先安置在这个地方,然后进行组织学习,符合标准的就作为未来陕甘的政务人员。记住了要宽进严出,不能什么人都能当官!”
成立一个军政大学,是李振新一直就有的想法。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条件勉强够了。
军政大学并不是正经的大学教育机构,更像是一个干部培训班和科班大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校。
主要教学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军官和政务干部的入职和回炉深造培训,另一类是专职的科班大学教育。科班大学教育,分为工科、商科、文科、理科、军械、医科等六科,学生主要从中学、吴有性的医徒还有些社会上的有志人士中进行招生。
“侯爷、这举人和进士的官职任命的时候该如何区分?”张同敞在大学开办以后,发动了很多仕林人士和人脉关系,不光从陕西和山西搜罗了一帮读书人,甚至还有南方的读书人也不嫌路远的到陕北来上学。来的人中,有好几个人有举人身份,老张想问一下这些人该如何安置。
“秀才、举人、进士身份一视同仁,一律按三个月以后的结业成绩定去留,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律从副职开始干起!”
“侯爷这样做,怕是有失公允,对有出身的人不公平!”张同敞听了李侯爷一刀切的处置办法,就有点上火。把秀才、举人和进士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不是胡搞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