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第 9 章(2/2)
陆伯庸见他如此,开怀大笑,指着这本《千字文》道:“你学这本吧,这是颜体字。你既要读书,除识字外,更要写一手好字。”
想到小儿子陆武狗爬的字,陆伯庸就头疼。好在他发现的及时,没能叫小儿子把陆舟的审美给荼毒了。
陆舟伸手就要接过,随即想起他娘蒋氏平日的教导: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陆舟缩回手,在口袋里掏了掏,从系统里掏出两颗糖来。他仰着小脑袋看着陆伯庸,认真的说道:“九哥,我给你两颗糖,借这本书看一个时辰。”
陆伯庸心里既熨帖又酸涩。瞧瞧,多好的孩子啊!才这么小就知道读书,才这么小就懂礼节。
陆舟又掏了掏,掏出几颗糖来搁在陆伯庸手心,忍痛道:“今儿下午我看了小武侄子的书,这是四郎给小武侄子的。九哥可不能偷吃哦!”
陆伯庸看他一脸肉痛,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将糖收起来,牵过陆舟的手道:“走,九哥送你回家。”
虎头这一觉睡的不甚踏实,他揉着眼睛找到陆舟,瘪嘴抱怨道:“幺叔,我都做噩梦啦。我梦到有个白胡子老头一直在我耳边念经,我不爱听他就生气,我跑他就抓我回去,一定要念经给我听。”
陆舟问:“他念什么啦?”
虎头挠头想了想,说:“什么天地黄不黄,宇宙荒不荒的……”
陆伯庸闻言微微摇了摇头。
快到陆家院子时,虎头灵敏的闻到了家里飘来的肉香,他吸溜了口水,碍于陆九爷在旁,没敢跳起来。于是偷偷戳了戳陆舟的小腰:“幺叔,我闻到肉味了。是不是我爹他们回家啦!”
陆舟一听,忙加紧倒腾两条小短腿,几步就把在前头背着手慢悠悠散步的陆伯庸给抄了。
没走几步,又小跑了起来。
陆伯庸忍不住要训斥两句‘君子端方’。可一想这就是个奶娃娃,正是活泼时候呢。陆文就是性子太沉稳了,陆武却又活泼的能上房揭瓦。陆伯庸时常想,要是两兄弟的性情能糅合糅合就好了。
思虑间,陆家院子到了。热闹的笑声让陆伯庸也忍不住扬起唇角。
陆家兄弟俩去县里做工了,正逢今日发工钱,便歇了一日。回来看看家人,顺便把工钱送回来。
陆祥还大方的割了块肉,给家里的孩子买了糖和点心。
喜儿扎着两个小髻,蹦蹦跳跳的跑过来,扯着陆舟问:“幺叔,看三叔给我买的头绳儿,好看不!”
陆舟看了看侄女干枯稀疏的头发上系着的红头绳,伸手摸了摸,笑眯眯道:“喜儿好看。”
虎头伸了伸脖子,问喜儿:“三叔有给我买东西吗?”
“有糖!”说着就拉着陆舟一起跑屋里去找陆祥要糖了。
吴氏和何氏正在厨房做饭,陆满仓和蒋氏在屋里数钱。还是出来倒水的陆雨看到院门口的陆伯庸,忙上前招呼:“九爷!快屋里坐。”
一边扬声朝屋里喊:“爹娘,九爷来家啦!”
陆伯庸听陆武说,陆舟读书还有想替陆雨争气的意思,便更觉陆舟知孝悌,是个好孩子。放在陆雨身上的眼神也不由多了几分和蔼。
陆满仓听见陆雨喊声,忙趿拉上鞋迎了出来,笑道:“九爷来了,快,快进屋。老大媳妇,烧些热水泡茶来——都是农家粗茶,九爷别嫌弃。”
陆伯庸摆摆手:“五叔跟我客气什么,谁还不是农家出来的。”
许是弟兄几个拿了钱回来,陆满仓笑的特别真诚,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起来。他道:“石家那事儿多亏了九爷了,这回大郎二郎在县里赚了些钱,三郎直接换成了银两,我家那口子都数好了,正想着明日去还给九爷呢。”
陆满仓欠了陆伯庸不少钱,欠债的滋味不好受,便想着有了钱立刻还上,还一笔就少一笔啊。
陆伯庸却压了压手,道:“不急。我今日来可不是催五叔还钱的,而是想说说四郎的事儿。”
“四郎?”陆满仓急道:“四郎又惹祸啦?”
陆伯庸摇头:“四郎懂事着呢。我来啊,是想问五叔有没有想让四郎进学的意思。”
“进,进学?!”陆满仓像是被卡了脖子的公鸡,随即想到背负的债务,身板又生生的塌了下去,苦笑道:“九爷,非是我不疼四郎,只是,只是我家境况……”
陆伯庸把《千字文》递给老陆头,陆满仓双手攥着衣襟,没敢接。
陆伯庸便道:“这是我送与四郎的书。这孩子聪慧,知道自己找书读。才这么小,就认了不少字了。他还认学,若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
陆满仓还要再说,陆伯庸又道:“风雨沉浮乃世间常事,陆家虽不富裕,但兄弟齐心,日子尚过得下去。若供一读书人,虽日子更窘迫些,但将来获益却是无可限量。五叔也不必急着拒绝,四郎年纪不大,倒不如叫他先自学着。便是不进学,也该识得几个字,日后也好寻出路不是。”
说完,将《千字文》又往前推了推。
陆满仓把布满老茧的手在裤腿上蹭了又蹭,这才小心翼翼的双手接过。
明明轻飘飘的一本书,他却觉得这比千金还重。
“九爷,我陆满仓,谢谢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