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周勃(四)(1/2)
周勃望着四个如临大敌的亭卒,知道他们误会了,苦笑摇头道:“你们误会了,我没有打打杀杀的意思......”
然后这位比绝大多数人都俊朗的年轻人脸色凝重,伸出另一只手,沉声道:“你们不相信我,那我可以断一指来证明,如何?”
原来这看着孔武有力的年轻人抽刀是为了这个啊。
四人如释重负,但他们也没有就此收刀入鞘。
琢磨着年轻人所言,四个年龄不同的亭卒相似一眼,眼神中有些震惊,但更多的是不信任。
那位年龄最大资历也最老的亭卒瞥了眼年轻人手上那把雪亮长刀,撇了撇嘴,“想要用苦肉计?别做梦了,我从十五岁就开始当亭卒,见过形形sè • sè人,遇过林林种种事。记得曾经有一个盗贼被我抓到,刚开始装可怜,说家里上有七十岁的老母,下有尚在襁褓中的幼子,让我放他一马,他还信誓旦旦发誓,只要这次放了他日后他一定改邪归正,做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不再做那些偷鸡摸狗之事,当时的我初为人父,理解一个父亲肩上的责任,于是我就生出恻隐之心放了他一马,你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兴许是曾经那段岁月记忆犹新,老亭卒想想那曾经发生之事恍如昨日,哪怕过去这么多年依然义愤填膺,气得胡须颤抖,“那小子后来不仅没有改邪归正,还变本加厉!不仅做偷鸡摸狗之事,还做shā • rén放火的勾当,你知道他到底有多心狠吗,为了一点钱财居然杀了人全家,连还未满月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
说到这里,老亭卒舒缓些许情绪,轻轻吐出一口气,视线偏移,呆呆望着人来人往的长街,神色黯然,“虽然后来我把那小子抓住,宁愿被责罚也把那人就地正法,但这又有什么用呢,那一家五口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老人长叹一声,“若是当年我没有放了那人他们一家就不会死,若时光可以倒流我就......”
老人自嘲一笑,这世上哪有如果,哪有什么时光倒流。只是哪怕过去这么多年他依然愧疚不已,这事成了他一生过不去的坎,在场的几个亭卒都知道这事,每次醉酒老人都会重提此事,说到伤心处还潸然泪下捶胸顿足,一直悔恨当初自己的决定。
老亭卒最后说道:“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自从那次事后,我不得不警惕行事。你先跟我们说说你的难处,为何那么急着用这笔钱。”
周勃很同情老亭卒过去的遭遇,也会理解他一直带着这个愧疚过活是多么艰难。经历了自己曾经的挚友无情拒绝和冷嘲热讽后,周勃并不大愿意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他人,担心又遭白眼,最后还什么都没得到。但他犹豫片刻,还是说出难处,因为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能因为多年前一个错的决定而悔恨一生的老人不是郭温那类人。
老亭卒听完后,沉思片刻,然后缓缓抽刀入鞘,继而默默转身走向大门。
另外三个亭卒愣在当场,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那被他们经常称呼为老李真名李汉的老人没有任何表示就走了,他们猜测老人此刻应该很伤心,因为每次重提那深藏心底的秘密,老人都会消沉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他们现在犹豫不决,是赶走眼前这个年轻人还是让他自断一根手指以明心志?
最后,还是那个被抽去佩刀相对较年轻的亭卒提了一个建议,说还是找亭长来决断吧,得到另外两人附和后,他就自告奋勇跑进亭里寻找还在吃饭的亭长。
没多久,这位亭卒一头雾水地出来了。他刚进去跟比外面那年轻人还要年轻俊美的亭长说了情况,他以为亭长会跟他们这些亭卒想法一样,一句话直接让那人滚蛋,结果却令他非常意外,亭长说那人能提出这个无理要求家里肯定有所难处,何况他最后还把实情告诉你们,还以断指来明志,我认为那人不是在说谎,如果说断指是故意说出来的苦肉计,你们无法相信我可以理解,但又有谁拿自家老母亲的生死作为借口骗钱?一般人不会,除非是十恶不赦无可救药之人才会这样做,我相信那人不是这种人,我就打个赌吧,就按他所说先给他一个月俸禄,即便最后我输了,那也就损失一个普通亭卒一个月俸禄而已,到时我来掏钱就是,但如果我们现在拒绝了他,说不定他真有那难处那不是寒了人家的心?
这位亭卒虽然不大赞同亭长做法,但不得不佩服亭长此人的宽宏大量,只可惜世间此类人已经很少了。
亭卒收起乱七八糟的思绪,径直来到那个依然提刀而立的年轻人面前,把从审帐房那里预支的二十秦半两交给他,“我们亭长虽然没有见过你,但听说你的事后就信以为真了,现在真如你所愿了,喏,这是一个月俸禄,记得事情办完即刻赶来当职。”
周勃愣了愣,然后猛然抱拳,沉声道:“如此大恩我周某铭记于心!待我处理完家母后事我即刻来当职!日后上刀山......”
那位亭卒摆了摆手,从年轻人手上夺回佩刀,然后入鞘,淡然道:“别说那些大话,既然已如你所愿提前拿到了俸禄,那就赶紧走吧。”
年轻人再次抱拳准备离去,刚才进去的老亭卒去而复返,叫住了年轻人。
老人走到年轻人面前,默然将一串大概也有二十个秦半两塞到年轻人手上,面无表情道:“这个你也拿着,这是我个人的不用还,拿回去好好安葬亡母。”
然后老人再次默然转身离开,不容年轻人拒绝,留下后者怔在当场。
年轻人望着老人那略显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视线尽头,拽紧双手,发誓日后来此当职定要照顾这位不知姓名的老人,也要敬重那未曾谋面的亭长。
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的大恩人!
年轻人双手,一手拽着来自老亭卒的一串秦半两,一手拽着来自不知年龄不知容貌亭长的秦半两。
他的双手,拽着不只是秦半两,而是重若泰山的恩情。
......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却无法洒进泥贫巷那条巷子里。
一身青衫的周勃缓缓走在巷子里,他的后面跟着一个正在拉着板车的车夫,板车上是一个没有布盖住的漆黑棺材。
哒哒哒的车声在巷子里回荡。
周勃用先前从泗水亭那里所预支的一个月俸禄,以十秦半两价格购得这个棺材,周勃不知有没有被坑,反正成交后那掌柜很高兴,还愿意免费送货上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