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十八章(2/3)
“这是为何?”赵云兮心中猜到了个大概,却还是问道。
阿莲组织着接下来该如何说,话到用时方恨少,阿爹打小就教她大楚话,教了她这些年,她却还是学的平平。
赵云兮也不催她,慢慢的朝前走着。
终于,阿莲将自己的话给组织了起来。
只见她指着前方,一间紧闭着房门的房间说着,“因为阿爹的爹娘,还有阿爹的亲人,都死在了柳州。”
“这里面供奉着他们的牌位。”
“阿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祭拜他们。”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也都会前来祭拜。”
她话越说越流畅,用词也极为精准。
一看就没少来此地。
赵云兮脚步一顿,她看向了那间房,似是能够闻到一股熏香味。
这间房中,是不是也供奉着她的生母。
她有些想要看看。
却也没有理由进去。
阿莲不知道她心里头在想些什么,继续说着,“所以刚刚楚公子说起打仗,阿爹心情就不好了。”
“不对,是自从在铺子里面,见到你们兄妹以后,阿爹就变得怪怪的。”
“这几日每天都要去问,你们有没有到铺子里去过。”
赵云兮心中一动,“是吗?”
难道吴老板已经察觉到什么了吗?
这些年他是不是也时常想起当年,自己和原配夫人尚且有一个未出世的孩子。
那个孩子,其实还活着。
阿莲是个单纯孩子,一点儿都没有隐瞒,“嗯,阿娘还说肯定是因为你们从柳州来,让阿爹又想起了往事,心中不舒服,今天早上,阿爹还来这里烧香的呢。”
她阿娘对楚家兄妹颇有微词,觉得就是他们的到来,才让她阿爹每日心神不宁。
这么些年了,阿爹都是一个人回大楚去祭拜先祖,却也时常同她说过大楚的风土人情。
阿娘说,那是因为阿爹怀念着故土。
“楚姑娘,大楚是什么样子的?”阿莲好奇问道。
赵云兮的目光从那间房移开,她看向阿莲,轻轻笑道:“大楚啊,大楚是个很美丽的地方……”
她们两个人在吴宅走过了一圈,吴家下人便来请她们回去用晚膳。
吴老板正笑着同赵明修说着什么,见着要用膳了,还有些觉得可惜,上了桌才作罢。
这顿晚膳,赵云兮吃的没滋没味。
天色已晚,吴老板便道:“你们在何处落脚,我送你们过去?”
赵云兮这才开了口,“多谢吴老板的好意,我们认得路,您不用相送。”
她瞥见吴夫人站在不远处,似有些疲惫的撑着腰,却还是温柔笑着看向吴老板。
她也轻轻一笑,“阿兄,我们走吧。”
赵明修自是无不可,略点了点头,客气道:“我们这就告辞了。”
“今日多谢您的款待。”
走过了一段路后,赵云兮这才往回望,吴家的大门已经关上了。
她略有些遗憾的开口,“阿洵,咱们这趟北齐之行,就到此为止吧。”他们二人说着是以两国相商要事的理由来的北齐,一来就是数日。
国不可一日无君,阿洵也不可能一直陪着她待在北齐。
而且,过些日子就是中元节了,她还想回去祭拜父皇母后呢。
赵明修反问她,“为何?”
她抬头看向他,眼中似有粼光闪烁,“因为我找到答案了。”
“他没有忘记过她。”
就那么一块相似的玉牌,便能让吴老板今日这般失态。
不是因为心中还有那枚玉牌的主人,又能是什么原因呢?
她说的含糊,赵明修却也明白。
赵云兮苦恼道:“而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夫妻二人为了此事吵架,吴夫人就要生产了,若是心情不好,对孩子也不好。”
她还记得贞娘生产那一日有多凶险,差一点点就丢了性命。
她可不想做个坏人。
“只是我还是想要去祭拜她。”
如今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不曾祭拜过她生母。
“只可惜我也没办法开口问吴老板,她埋葬在何地了。”
赵明修握住了她的手,神色自若道:“谁说没办法?”
赵云兮猛地抬头看他,“你又做了什么?”
赵阿洵这个梨子精真是了不得,怎么事事都能办妥当呢?
明明都是吃一碗饭长大的。
她突然想起来,她小时候有段时间可不爱吃饭,每天都是奶娘端着碗追在她身后,哄她吃饭。而赵明修却是规规矩矩的坐在饭桌上,慢条斯理的用完一餐?
“我同吴老板说起过,我们不日就要启程返回柳州,他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吴老板有些犹豫,说他会想一想,在我们离开北齐之前,若有需要,自会告诉我。”
“我看吴夫人不日就要生产,他可能无暇顾及祭祀一事。”
“届时,我们可代他为吴家祖先上一炷香。”
这法子实在太过荒唐。
哪家先祖是要别人来祭拜的呢?
吴老板怎么可能答应。
她不禁怀疑看向赵明修,“阿洵,你这法子靠谱吗?”
他的小姑娘,其实是个顶聪明的人,只是有时候会深陷于迷茫之中,而选择自己一力承担,不想让别人为难。
真是个小傻子。
吴老板作为一个商人,形形sè • sè的人都遇见过,他们这对打柳州的兄妹,一来就找上了他拜会,总归是有些不同寻常的。
今日又来了玉牌这一出。
焉知他心里头会想些什么。
偏生小傻子此刻突然聪明透顶,瞪圆了眼睛看他,气呼呼道:“赵阿洵,你是不是又在偷偷骂我傻?”
她简直是从赵阿洵眼睛里头,看见了傻子两个大字。
赵明修微微一笑,“自然没有。”
赵云兮尤是不信,一边走一边打量他,时不时地晃晃他们二人交握的双手。
鸿胪寺寺卿这些日子来到北齐,同北齐朝臣商议着两国通商往来。
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他不禁疑惑,陛下这回亲自来,结果事事都不上心,让他全权做主,莫不是想要重用他?于是寺卿大人便更为努力的同北齐大臣交涉着两国通商条例。
终于,熬过了大半个月以后,条例完全商议妥当,他们也该启程返回大楚了。
隔了这么些日子,他终于见到了他家陛下,不免有些热泪盈眶,“臣不辱使命,两国通商一事……”
赵明修正翻阅着条例,有些莫名的看了他一眼,淡然道:“何爱卿,这些日子辛苦了。”
何寺卿感动的不行,又听赵明修开口,“朕想要再加上一条。”
陛下这是有不满?何寺卿一愣,便听赵明修接着说道:“凡两国经商者,每年九月至年关出入大楚国境,过税(关税)减半。”
通商条例终于颁发了,北齐的商人们无一不是早早地就在公告栏前誊抄条例,一看冬季竟然减税,无一不是兴高采烈。
少征收税费,那他们得到手的利润可就高了许多。
大楚皇帝陛下可真是仁慈大方。
吴老板也一早就亲自来领条例,看见这条不免愣住了。
他这不是巧了吗?
棉花铺子生意一年到头最好的时候,就是从九月份开始。
从前过税重,要交两头钱。
可算有几个月能够少交些钱了。
赵云兮收拾好了行李,这回来趟北齐,可买了不少北齐物产带回去送人。
好一通收拾,也收了快要两日这才理清了行李。
等她知道此事的时候,不免犹犹豫豫的问着赵明修,“阿洵,你该不会是故意给吴家放利吧?”怎么就偏偏冬季的时候减税呢?
“大楚有棉花,北齐有羊毛,冬季互通商贸,税收减半,双方皆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大楚泱泱大国,让利一分给北齐,未尝不可。”
赵明修淡然一笑,他自是有考量,而今同北齐联盟,关系自是不错,但到底不是一国人,想要拉拢人心,付出些银钱也并无不可。
甚至西戎在侧,虎视眈眈,大楚与北齐的关系更紧密些,自是好的。
赵云兮松了一口气,“你说的也很对。”
她就说,赵阿洵多么理智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让利呢?
赵明修手中玉骨扇轻晃,看着她慢慢悠悠的说着:“马上就要娶人家闺女过门,总归是要给聘礼的,你说对不对?”
赵云兮脸一下就红透了,“你,你你!”
赵阿洵到底为什么越来越不正经。
从前那个不苟言笑,整日因她无所事事而教训她的赵阿洵呢,到底跑哪里去了?
幸好赵明修知道她害羞了,也不再多提。
“明日就要启程了。”赵云兮惆怅的捧着茶杯。
他们没有再去吴家棉花铺,吴老板也没有找过他们。
“不急,明日启程后,自是会知晓。”赵明修宽慰她。
在北齐待了大半个月的大楚使团,今日就要离开了。
当车马从王宫出来的那一刻,北齐百姓就将大街小巷给围满了,仰着头想要看上一眼马车中坐着的楚皇陛下容颜。
只可惜,马车紧闭着,半点儿空隙都没有。
“阿爹,快来看,那是楚皇陛下的马车勒。”阿莲垫着脚,终于看见了马车车顶,不免兴奋地同吴老板招手。
吴老板倒是有些心不在焉。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招呼着店里伙计,“看好店,我去去就回。”
那天楚家公子也同他提过,他们今日就要启程回大楚了。
他来不及去想,楚皇陛下车驾今日启程返回大楚,同楚家兄妹也要回大楚到底有什么关联。可是若今日不去送上一送,只怕就再也见不到了。
阿莲往后看,“阿爹,您要去哪里啊。”阿爹怎么跑的这般匆匆忙忙,真是奇怪。
不过她的目光又落在了前方的车队里,真是可惜,为什么就不能让她看一眼大楚的皇帝公主长什么样子呢?
吴老板已经很多年,不曾像今日这般急匆匆过。
幸好今日所有的人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同他抢道,他可以极快的赶到城门外。
也不知楚公子他们可走了没?
终于,终于他出了城,瞧见城外不远外,正在整理马车的一行人,他眼前一亮,忙挥手,“楚公子。”
“吴老板?”赵明修抬头看过去,稍显意外。
吴老板喘匀了一口气,额上还有汗珠,“我想着,该来送送你们二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