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章 财政赤字(2/3)
扶风县的账务清单便算列出来了,如下——
天宝元年:共入三万一千二百余贯石匹端;出三万零四百余贯石匹端。
天宝二年:共入两万八千七百余贯石匹端,出三万一千一百余贯石匹端。
天宝三载:共入两万六千五百余贯石匹端,出三万零四百余贯石匹端。
即便抛去折耗不算,接连两年,扶风县都是财政赤字。
要换成现代社会,有了现代的国家信用体系,这点财政赤字根本不值一提。
发行公债、提高个别税种、增发货币、降低预算……政府有太多方式可以合理规避财政赤字带来的风险。
但这可是在古代社会啊,没有政府公债、经济形式和税种单一、以金属为货币且金属货币还未全面流通的唐代,根本不具备任何规避财政风险的基础和手段。
事实也是,在现代国家信用体系建立之前,一个健康的社会,是绝不容许出现财政赤字的。
一旦出现了,便意味着政府行政能力急剧下降,社会安全即将失衡……
杨钊看着他算出来的这份账单,想到了他在城外乡村见过的大片荒芜的田地,想到了官道旁卖儿鬻女的贫苦百姓,想到了城内清冷的街市,想到了破败失修的县衙,想到了库房内空空荡荡的货架……
这些画面本是一幅幅dú • lì存放在他的脑海里,而此刻却交织在了一起。
因为财政赤字,衙门只有加重盘剥,街市便变得清冷;
因为财政赤字,衙门只有加重赋税,课户大量弃逃,田地荒芜,逼得百姓靠卖儿鬻女来度日;
因为财政赤字,连维修县衙的经费都没有,库房内也早没了存货……
而以上的一切反过来又进一步减少了县衙的收入,加重了财政赤字。
恶性闭环依然形成,并在加速内卷。
另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扶风县衙是如何填补上这些财政赤字的?
不过这个问题还不算关键。原主曾任过县尉,杨钊通过提取原主记忆,大概知道在财政赤字还不算太大的时候,地方政府总能通过一些增加杂税、向大户募捐等灰色手段填补赤字。只是这些应急的手段都是以长期利益来缓解眼下的困境,实则是把政府拖向了赤字泥潭的更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