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领太守(3/4)
他不但没有采取杨洪的意见,还以扰乱军心为名重责杨洪十军棍。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何况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杨洪被气得完全忘记了这人曾经有多看重他,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夜便纠结了十余名与其交好的士卒,刺任歧于行营。连夜拿了任歧首级来投刘瑁。
刘瑁见到杨洪非常高兴,他知道这个人。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称文臣廊,杨洪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一位。这个地方刘瑁去过,史书上所有的评价都说这个人忠心,且有才能。演义中他做到尚书的高位,就连三国志也记载了他做过蜀汉的治中。
不管怎么样,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名臣了。
刘瑁高兴的不是他带来了任歧的人头和四百余降兵,而是杨洪本身这个人。
他下南中的目的便是建立自己的势力。现在手中除了甘宁、张任两个武将,文臣还一个没有呢。
有能臣来投,他当然求之不得。
事实上,杨洪也并未让他失望。在刘瑁任命他为随军主薄的第二天,便将军中的大小方案统统整理了一便,让刘瑁感叹身边有个文臣的重要性。
杨洪是个聪明人,说服聪明人自然与说服武将不同。好在对于擅长心理学的刘瑁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论是杨洪的微表情还是各种动作和行为,都能被刘瑁抓住要点,来加以引导。
大军渡过江水,通过重重艰难的山路,终于抵达益州郡郡治滇池城。
杨洪在这一路的行军途中算是完全认可了刘瑁的才能,认刘瑁为主,安心辅佐刘瑁。
刘瑁自然是欣喜万分。
滇池城中有郡府,却无太守。只余下几个从官在忙乎滇池城的日常事务,至于对郡县的掌控调度,完全没有。各县县令县长各自为政,而这座郡城反而成了无主之城。
经过打听才知道这里原太守在两年前便在外出狩猎时遇害,但朝庭却迟迟没有下派太守到此。虽然益州的许多豪族都想成为益州之主,却也没谁有那个胆子去自领一方封疆大吏的官职。
刘瑁也不去追究,没有就没有吧,更方便他行事。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杨洪便依刘瑁的命令向全县发榜,宣告他这个“庲降都督”的降临,并召全郡各县的县令县长来滇池会晤。
同时,面对全县发出人才征募令,号召各大世家豪族向郡中举荐人才。
其实他是想直接面对整个南中地区去征募人才的,但是杨洪建议他稳扎稳打,先拿下益州郡的控制权,再向周边发展。毕竟初来乍道,人手不足,仅靠一万人马想要在南中的茫茫大山中征服所有的夷族是不现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