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领太守(2/4)
此人年岁不大,面白无须,虽身着戎装,却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
当他发现士兵开始骚扰百姓时便去找了任歧,但任歧不但没有阻止士兵的暴行,反而喝斥他不懂得体谅士兵。
但他读的书告诉他,民为兵之源、亦为君之基,如此对待百姓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明主呢?
此人叫杨洪。
字季休,犍为武阳人,年少时不好学问,但忠心耿耿,心地清亮,忧虑公家事务就像自己私家的一样,侍奉继母极为孝顺。在犍为时做过城守、牢头……后被任歧看重,调到身边加以培养,已经做到了主薄的位置。
杨洪本来对任歧也是忠心耿耿的,不然他一主薄,城破后是没有必要跟着任歧四处逃亡的。
但是一路走来,任歧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他寒了心。
就事论事,任歧贾龙选择忠于董卓而反刘焉并没有什么问题,政治立场不同而已。毕竟皇帝在董卓那儿,说不上谁对谁错。但任歧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贾龙,独自逃命;逃命途中仍作威作福;纵兵乱杀无辜……
这些事让杨洪本就正直的心开始有了些波动。
他很想回头去看看被刘瑁占领了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刘瑁是如何对待百姓的。
夜深了,外面的哭喊声却没有停止。
死了多少无辜?这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已经家家不全,家破人亡。
杨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在思考再跟着任歧走下去,会是什么结果。任歧选择了西行,看来是要准备去投靠越嶲夷王高定了。就这么几个人,任歧也不见得会得到重用,高定是夷人,也不见得会重用汉人官员。任歧想要东山再起,怕是已经难如登天了。
他很想去劝一劝任歧,三思而行,与其寄人篱下,不如涉江水而下,离开益州,以任歧之才,换个地方仍有成为一郡之守的可能。
不是说中原大乱吗?乱世更有许多的机会。
但是,任歧会听他一个小小主薄的意见吗?
事实是,任歧不会听他的,任歧仍然幻想着去投靠高定,以他的才能和高定的兵力在南中再拿下一个郡并不会太难。到时候他与高定、朱褒等老相识在南中自成一股势力,完全可与刘焉抗衡。待董卓大军南下,他便可再次挥军北上,立从龙之功。
任歧完全低估了刘瑁要诛杀他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