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失败的计划(4/4)
但是荆邯却比诸葛亮技高一筹。他的建议和韩信一样,都是直接占领关中,而诸葛亮不敢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反而先去凉州再取关中,错失良机。(曹魏有实力,子午谷奇计成功可能性另说)
也许溜进四川容易,但是坐大后想出来就难了。不说对方守住关口,光是出川那交通条件,后勤补给就令人头大三圈,难搞。
所以,综合历代来看,从北往南打成功率最高。
具体到明末,同样不能去南方。
南方自然条件好,人还可以活,愿意投“贼”的少。
“江右荆、楚五岭之间,米贱田多,无人可耕,人亦不以田为贵,故其人虽无甚贫,亦无甚富,百物俱贱。”
“闽田两收,北人诧以为异。至岭南,则三收矣。斗米十余钱,鱼虾盈市,随意取给,不甚论值……此真极乐世界。”①天启年福建人谢肇淛任广西右布政使,按理应该不会瞎说。那就一两银子五六石大米?
徐霞客也记录了广西云贵粮价——
“自黄草坝至此,米价最贱,一升止三四文而已。”
“宿於蒲缥之西村,其地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
“又西向平上四里馀而宿於橄榄坡……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
水果也便宜,“以钱一文买梨三枚,其大如瓯,味松脆而核甚小。”
南人的小日子太幸福了。
云贵两广加福建,在大明纳税体系中只占比百分之五,而山西占百分之十三。怎么比?人家税收的少,相对受的盘剥就少,百姓负担轻。
“崇祯十年丁丑元旦……(苏州附近)米价向来腾涌,冬粟每石一两二钱,白粟一两一钱,此荒岁之价。”②
不像北方,荒年小米都七八两,甚至十几两一石。老百姓不得不冒死吃观音土。
所以北方群众造反基础更好,招兵容易。
而且北方兵源要比南方好一些,尤其“投贼”的很多都是边军出身。
明人说:“南北之区分,究以北地为胜。其中有关乎天时地理者,非人力所能为也。
盖以燕赵齐秦之郊,多豪侠奇绝之士。且北地苦寒,生于其间者,筋骨实较南为强……
吾尝周历幽燕长城诸地,广漠平原,一望无垠。每至秋冬之交,而南人之初至其境者,已有瑟编萧索之意。迄至北风怒号,寒飚裂骨,南人之不能撑支,更无论矣。
北人则习惯成性,毫无畏缩。虽层冰盈丈,雪花如掌,而鞍马纵横自豪。
此北方人之筋骨较诸南人为强健者……”
明末南方人造反不在少数,奴变什么的,声势一度很浩大,但他们很快就被地主老财的乡兵镇压了。由此也可见双方战斗力。
再者,李自成带着百把人去南方发动起义?那边话都听不懂,交流困难,谁搭理你。除非他有上万强军打底,那时候过去才有可能站稳脚跟。
其实只要哪一方势力得到了九边军队,那么距离他统一天下就已经完成了八成。
因为内地、江南几乎是去军事化的,其他省份绑在一起都打不赢陕晋冀这三兄弟。
总之,北方“灾区”能为起义军提供足够兵源,却提供不了足够粮食;南方非灾区能提供粮食,但无法提供合格兵源。
而起义军要想在明廷的剿杀下存活,就必须不断获得粮食和兵源。这样一来,当“流贼”就难免了。
至于根据地,其实李自成也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
发展革命根据地有三个要素:良好的群众基础;各大势力的夹缝;坚强的革命军。
李自成现在有啥?有个屁!
他面对的是能有效统一指挥的明王朝,所以刚开始必须采取流动作战避实击虚,而不是生搬硬套“建设根据地”,否则就是纯粹找死。
所谓农村根据地并不是说住在农村就有根据地。假如一支队伍不能和农民融为一体,那么无险可守的农村就是个死地。
蒋光头也学习土八路玩过敌后游击战,可是很快就被消灭了。就因为他没有群众基础。
具体到当前,明军不需要干别的,时不时的来抢劫烧田就能整死“反贼”。而未经洗脑的农民看到官军来了,拿几两银子就能把李自成卖了。
说了半天,根据地为啥重要?
刘邦在彭城被打垮,却能依托萧何征发更多的物资人力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并将战线维持在荥阳成皋一带;
李渊在高墌、河东、黎阳遭遇灾难性溃散,却能汲取足够的后备力量,最终挫败强敌。
与之相反,李密很强,一旦在邙山被王世充突袭重创,其势力立刻土崩瓦解;黄巢一旦在陈州被李克用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因此,乱世群雄逐鹿的过程中,那些志在天下的豪杰,必然能够意识到能否最终胜利的根本,绝非逞凶于外。
真正考验他们的依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于不断地稳固自身根基。有根据地就能最终形成不败临敌的局面。
所以,乱天下者或许是无恶不作、shā • rén盈野的枭雄,但最终制胜天下者,必然是能够建立秩序,恢复生产,稳定内部,从而完善自身根基的豪杰。
战场上谁都不敢说常胜不败,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承受重大挫折的打击。
刘邦用萧何治关中;光武凭寇恂镇河内;曹公以荀彧理兖州;石勒深根襄国;李渊入据关中;朱温以张全义劝农河南,李存勖依张承业治河东;明太祖高墙于江东等等,皆深根固本,以不败制天下。
原版李自成被入关人在山海关一战打爆,就不得不放弃巨城北京。别说退往山西,他甚至连陕西都守不住。因为他的根基太浅。
当陶吕夹逼之危,荀彧劝曹操舍徐守兖——“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张宾劝石勒舍寿春取河北——“长驱四野,飘荡掳掠,此盗寇之术,非帝王之略也……邺有三台之要,西接平关,四塞山险,因喉趁势,宜北徙而据之。伐叛怀德,河北既定,则基业不坠,天下莫敌矣。”
《三国志.武帝纪》——“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曹操)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有了根据地才能取天下。
后金都稳固经营几十年了,李自成才刚起兵,压力山大。
以当前革命军的战斗力,对上八旗兵恐怕不够看。
决定军队战斗力四大因素:装备、训练、士气、后勤。
革命军装备勉强可以在上党偷么着搞;士卒训练有《步兵操典》,武官有讲武堂,暂缺参谋体系;
士气除了洗脑就是给钱。
《易经》云:何以聚人?曰财。
先谈钱,才能再谈理想。没钱谁给你卖命。
简单说,小民来投奔革命军,前期要“有饭吃”,后期就是“荣华富贵”。都躲不开一个“钱”字。
钱或者说后勤供应从何而来?
抄大户只是权宜之计,最稳妥的还是建设根据地。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鸟都要找个栖息的地方。
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可靠的后备兵员,没有动员体系,没有修整地方,没有军资供应等等。
革命军盘踞的历山其实算不上正经根据地。
那么,李自成当前就只能以战养战。
可是游击战不好打。
如今通信手段低下,难有消息渠道,往哪跑都像瞎子聋子;
农村不好获取补给,若进攻府县伤亡会很大,待不住几天又要被赶跑;
再者,一味打游击上哪获得枪炮?长矛大刀都不好补充。
游击战并不是万能良药,却是现在的最优解。
如此,革命军的战斗规模必须限制在营以内,再大几乎必然赔本。
尤其是野战,即便全歼敌军,缴获些粗制滥造的破刀烂铳有求用。明军自己都吃不饱,更不可能携带多少存粮。
想到此,李自成急忙给各处发信,“凡是预估缴获量达不到消耗量倍的战斗,能不打就不打。胜仗的标准是缴获两倍以上消耗。”
大统领又给驻外各将着重强调了“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扬长避短,灵活机动。以求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夺取游击战争的胜利。
具体战术原则为“一点两面”、“一慢四快”。
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攻击点上;两面,就是必须采取包围办法,争取每战全歼敌军。
一慢,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要在查清敌情、地形、选好突破口、布置好兵力、火力,作好完全准备后再发起进攻。
四快:抓住敌人要快、攻击行动要快、扩大战果要快、追击敌军要快。
李自成抄来的兵法实在太牛逼了,正适合“流寇”。张道濬品味片刻,不由得六体投地。彻底拜服。
他原本能看到失传上千年的《孙膑兵法》就够兴奋了,没想到大统领真正的本事震古烁今。①早前史学界一直有观点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同一本。甚至还有认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人。
张道濬“从龙”后表现不错,李自成对他也就不藏私了,多送了本《战争论》。
“老张,赤卫队搞的怎么样了?”
“已编齐六哨半……”
沁水县城一哨;端氏镇一哨;窦庄半哨;郭壁一哨;屯城一哨;润城一哨;郭峪一哨。
赤卫队招的都是本地民壮,平时做工,有事集合。五天一操练,每人每月补贴五钱银。
披着团练皮,挑头的都是本地乡绅,贾富贵、王重新、陈大义等这些人,张道濬在幕后掌控。
他们的武器装备以长矛为主,便宜实用;再配些三眼铳和牛尾刀吓唬人。
牛尾刀是好刀,堪称中国刀的集大成之作。
利于刺击的两刃刀尖;方便拖割和控制刃口的先反;提升斩击存能的加阔刀头;薄而直方便稳定刀姿和传递劲力的刀腰;减重强横向支撑的开樋;足够容纳手掌支撑的宽度,容易配合贴身刀法又刚好足以正面掩护手指的椭圆形刀盘,单双手都可容纳的一手半柄;以及可以给手提示刃向的柄尾反曲,可以装防脱绳的尾环等等。
无论你是专攻发劲劈砍,还是挺剑突刺,牛尾刀都可以给你发挥。
牛尾刀在清代极为流行,后来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大刀也是它儿子。
牛尾刀利于劈砍,但是刺杀方面稍微弱点,所以正规军队用得少。
再加上它的造型颇有威慑力,装备捕快之类地方军更合适。
李自成叮嘱道:“上党很快就要乱起来了,尽快督促各家各户准备好斧镰旗。”
张道濬应下后又请示,“大统领,若是其他农民军违令抢掠,打不打?”
“别手软,杀无赦!”李自成当然不能让旁人祸害自己的盘中餐。
“老张,你要把沁水看好,有事多和李过、冯起龙沟通。还有,明年五六月份有暴雨,要提醒那些茅草房住户尽快修葺;沁河水道要抓紧疏通,堤坝要加固。尤其郭壁往阳城一带,要格外注意些。”
郭壁后来被水逼的不得不往山上退,从滩涂戈壁变成挂壁了。阳城外也被暴涨的沁河水淹了不少。
张道濬已经见识过两三次“神迹”,马上拱手道:“臣定当尽心竭力,必不负大统领所命。”
眼看年底了,李自成却不留下过年。
已经拖了两个月,晋南粮食都要被祸害完了。他要赶紧带队出去饱掠一番。
就食于敌比吃老本强十倍。
这一走少说也要五六个月。
“此次行动计划叫‘磨刀’。”
“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磨刀?”
“不,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