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逐鹿,军阀时代 出兵(1/2)
局势有些模糊,河东、河南进入了自我恢复中,两镇间并没有梁晋争霸的恢弘场面,李严所经历的已经不是十年前书中读到的历史。
朱温经去年一战获取了整个河南道,惩罚了山东,收取了徐州,但同时也在与河东、山南的作战中损失不小,合作伙伴河北镇也倒向李克用,这使得他一时间没有实力再四出征讨。
李克用的泽璐基本成了荒地,王重荣死后所得的河中也是百里无鸡鸣,比较有价值的云中却因为当地胡将的存在急需整理,再加上缺乏内政人才,治理不利并最终爆发了民变……他所获得的其实也不多。
所获最为丰厚的淮南和山南,两镇没有大规模地卷入中原战争,而是分头发财,狠狠地扩张了一番个人势力。淮南得了浙西,新近又拿下了饶、信,若不是李严的特务们在洪城许诺若干,江西怕是已经全都降了。杨行密甚至已经可以开始找人合伙把李严这个搅局者题飞出局。
闷声不响间,天下人忽然发现,山南已可与梁晋并称,这一切大半得于大家对李严和山南的错误估计。在一等强人看起来,李严虽然算个人物,军队也堪一战,但更像是一个守土之人——至少没有逐鹿之心。事实说明,他们错了。
虽然李严并不是天生的逐鹿者,也的确没有很强的野心,但现实却是他已经走上了军阀的道路,被这世事一直推着向前。没实力就要被吃掉,这样的现实逼迫着李严向前,而李严偏偏又是一个来自后世的人。
发展到一定程度,李严仿佛完成了一次轮回,做军阀做成功以后他又开始回到了一个军人的模样,而且是一个现代军人和古代军人的混合体。比起几年前,至少他现在做事对于各种手段都能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加以衡量了。
逐鹿天下,山南的优势自然是半军事化体制下的军力、物资储备和本镇民众的支持。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山南顾忌太多,山南体制完备,对后方要求很高——无法迅速刮出资源来和强镇火并,还要投入力量来维护民众安全。
不过李严终究还是下了决定,山南再稳定也只是山南,并非天下,大帅也不再小小校尉。
除了山南,天下百姓的生活按照太平程度来说,实力大为上升的杨氏淮南、一直自守的王氏闽地为第一等,河南、浙东为第二等,其中浙东在钱镠上位后原本太平,但却因为军力不够,被杨行密给盯上了,因此只能算作二等。包括河南、山东、东西川、江西、岭南等地在内的藩镇可为三等,这些地方如河南者因为战事拖累,如其他如东西川等则是小战连连,或互相攻伐,或民乱迭生,更有被强镇欺压的,百姓困苦自然寻常。第四等则是北镇,在北镇,除了河东稍好,各地已经仿佛地狱。
在李严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考察乡村的时候……每一刻都有无辜百姓倒下,或是饿毙、或是被屠,像是蝼蚁尘沙一样。如此世事再持续一天,就会有更多的人死去,更广泛的希望被摁灭。
现在不同以往,山南已非鬼地。
李严没有找谁来说明一下自己的态度,一方面是没必要,别人也不理解,但更多的是,李严也不打算很人道地展开自己的行动,这不是必要的,过分强调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
个人要活下去,最好的方法是杀下去,天下要很快活过来,最好的方法是用血冲一遍。
山南的第一个目标是湖南。
比起略有保留的战备司、民政司一众,军方全力支持李严,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愿意为李严流血——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利益与价值。
对湖南作战本身并不需要完整详细的作战计划,军官们考虑得最多的反而是其他藩镇的反应,在山南,全局战争观深入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