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人才的匮乏(1/4)
“去年的煤矿产量总共是六千四百万吨。”
1921年。
欧战结束,严重的影响邻国日本的经济,特别是他们的出口下降一半。但是对于中国反而是没什么影响。因为中国在欧战期间主要是出口资源的。
日本和中国的出口物资类型不同。
日本是出口工业品,但是现在欧战结束,欧洲各国也在努力恢复经济。他们的工厂要开工,要的是资源,不是工业品。因为他们自己也能够生产足够的工业品,不需要日本出口的工业品。就算是需要,欧洲也会降低工业品的进口,来保证他们工厂的利益。
因此日本的出口是大大降低,但中国不同。
中国是最传统的出口,都是一些资源和粮食,以及其他茶、陶瓷这些东西。
虽然欧战结束,有不少战争资源的出口减少很多,但在战争末期中国本来就有意的减少这方面的投资。而其他一些原材料的出口并没有减少,因为欧洲强国恢复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目前的世界上,原材料提供最稳定的地方就是中国。
因此相比起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出口没有减少,反而是还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准。
当然战争的结束,也是冲击了一些企业。如战争期间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的面粉厂、棉纱厂,因为出口受阻倒闭的不少。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最顶级的企业。利用这个机会,他们更是一统中国的国内市场。
不过这些企业在中国经济当中占据的比例很小,对于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其他的能源,中国自己就能够消化。
如煤炭。
1919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已经是突破了六千万吨,这里面贡献很大的一个就是抚顺煤矿的顺利收回。抚顺煤矿出产的煤炭可以说是中国质量最好的煤炭。
日俄战争之后被日本占领。
强占的。
而在去年,日本被迫把抚顺煤矿吐了出来。日本在抚顺煤矿多年,每年的煤炭产量在四百万吨以上。中国收回来之后,加大规模。
因为日本虽然占领抚顺煤矿,但也仅仅是占领了抚顺煤矿的一部分。还有一大堆拥有煤炭的地方,日本并没有开采权。所以他们的开采仅仅是局限在一个地方,开采规模有限。
但中国政府不同。
从日本手中收回抚顺煤矿之后,立马就扩大抚顺煤矿的规模,把当地的露天煤矿都开始进行开采。一年的产量提高到八百万吨。而且这还是开始,以抚顺煤矿的储量,以及开采难度来说,一年可以轻松超过一千万吨,两三千万吨都不是问题。
中国计划是让抚顺煤矿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矿基地。
“我们这一次从欧洲购买的不少机器当中就有煤矿用的。我们今年的重点是扩大河南平顶山煤田,还有就是扩大山西大同煤田和朔州煤田,以及吉林鹤岗煤田。初步的目标是我们今年要打造十个全国范围内的重点煤矿企业,计划今年的煤炭产量超过八千万吨,三年之内我国的煤炭产量超过一亿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