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农业发展的因素(2/2)
刘静庵和蔡济民没说话,但心中都是佩服刘复基。
大家都是一样的资料,一样的调查,但刘复基就能够想的更远。能够发现他们没有发现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问题。”
张学文点点头。
人口增加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而粮食的问题更是一个大问题。张学文想了想,道:“人口增加的问题,应该是采取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晚婚晚育,现在的婚姻法规定的还是有些保守。下一次大会的时候,我们可以改一改。改成法定结婚年龄男子为二十二周岁,女子为二十周岁。特别是随着教育的普及,让大家晚一点结婚,是延迟人口增加的好办法。而且太早结婚,也会影响年轻人的工作。男女二十五六岁结婚,我看最好。”
现在的人结婚太早。
随着教育普及,很多人就算是大专毕业,也都是二十一二岁。现在很多男女都在二十岁之前就结婚,张学文认为都是太早。
“还有一个是优生优育。反对一个家庭要太多的孩子,鼓励一个家庭要两个孩子到三个孩子。”
刘复基笑了笑,道:“总统,这生几个孩子还能控制吗?”
刘静庵和蔡济民都笑了笑。
女人生孩子,只要有性生活,就会有孩子。这个谁能给控制。
“你们啊,应该加强一下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不然以后出去会被人笑话的。女人是有受孕期的,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怀孕的。而且目前欧洲医学界一直在发明一种避孕的方法,我们的医学界也要跟上。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文化还是保守,我们的医学界也没有研究,未来应该进行这方面宣传。要宣传大家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个家庭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孩子,两个孩子最为合适。这个我们以后讨论。”
计划生育。
张学文还没有这个计划,也没有这个条件。而且目前的中国人口也没有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并不需要严格的计划生育。其实中国有八个亿、十个亿人口是不错的。
很多人说中国有四亿、五亿最好,其实如果这样人口是偏少的。
十三四亿,可能人口多了。但是八个亿、十个亿是非常正常的人口。
“说说粮食的问题。尧徵,以你说怎么解决粮食问题。”
“增加耕地。”
“开荒?”
“是。这一次我主持东北的土地改革,也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东北这里,也有过不少文明。就如唐朝渤海国的贡品‘卢城之稻’,就是现在奉天省安图县。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但现在人口稀少,整个安图县的人口才几千人,很多都是荒地。”
“还有北宋期间击败过辽人和宋朝的女真人,在现在的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流域发家。此地曾经也是肥沃的土地,因为有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的灌溉,此地是东北最大的平原区。我问过当地一些农民,他们认为那里的土地可以种出粮食,而且认为土地非常不错。”
张学文点点头。
刘复基说的女真人的发源地,这个张学文是知道的。在新中国这里非常有名气,可谓是大名鼎鼎。因为这里就是着名的北大荒,后来成为了北大仓。光是北大仓的粮食,就足够中国北方很多省份吃的。
是中国着名的粮食产地。
没想到这都被刘复基找到。
“可是因为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号称东北是龙兴之地,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北。因此东北耕地几乎全都荒废,虽然满清末年有很多人进入东北,但是目前东北总人口才两千万。当中一大半人口都集中在奉天省,特别是沈阳和新民、锦州地区。而吉林人口不到五百万,黑龙江人口更是只有三百万上下。”
此时的中国省份的划分,和后来新中国有一些不同。
后来辽宁省的一部分在直隶省的管辖之下,同样奉天省也管辖后世一部分的吉林省地盘。而吉林省最厉害,几乎囊括了新中国吉林省大部分地盘和黑龙江大部分地盘。而黑龙江省则是管辖后来内蒙古的很多地方。
也就是说,东北主要的粮食产地,现在都应该是在吉林省境内。
吉林省目前的面积非常大。
可是吉林省人口就少的可怜,还不到五百万。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一些城市,农村人口非常稀少。
“吉林省荒地很多,但是历史记载这里的农业当年还是不错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组织人口,在吉林省开垦新的田地。包括西北那边也是如此,荒地很多。我们应该把这些地方都开发出来,这样我们的耕地数量才能够跟上人口的发展。不至于因为缺少粮食,出现大问题。”
“可是东北那边条件艰苦,会有人愿意去吗?”
听到张学文的问题,刘复基笑了笑道:“总统,你出生于富裕之家,并不清楚现在中国底层贫民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生活,只要有一个保证,他们是什么都不会怕的。在底层贫民那里,饿死的、卖儿卖女的都不在少数。条件艰苦算什么,只要政府给他们许诺,开垦田地之后,把田租借给他们。而且愿意减免前几年的农业税,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开发东北的。”
听到刘复基的话,张学文脸色一红。
刘复基说的没错。
张学文说实话从来没有在艰苦的环境当中长大过。不说这一世是长在张家这样的大地主之家,前世虽然家里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但是从小也不愁吃喝,别人有什么,张学文也是有什么。一直都是轻轻松松的上学,念完小学,念中学,念完中学上大学。然后还准备考研究生。
就是如此。
和中国千百万的学生一样。
从来没有感受过那些时时刻刻被生存困扰的基层贫民的生活。
“东北移民,是一个好办法,还可以增加对于东北的控制。”
“还有呢?”
“我和很多农民谈过。河流的两边土地永远是最好的耕地,而且耕地面积也最大。可是这些耕地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现在我们的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干旱、洪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农业。一旦有什么大的干旱,或者是大的洪水,极大的影响我们的粮食产量。因此想要真正摆脱这些,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
刘复基自从负责农业之后,对于农业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很多功课。
从开荒开始说道水利建设的问题。
张学文点点头。
“继续。”
“还有一点。那就是我发现目前很多地方种植的农作物和当地的耕地不是很适合。我认为我们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应该去各个地方的农村看看,看看这些地方最适合的是什么演的农作物。只有最合适的农作物,才能够有高产量。”
“嗯。”
刘复基的确是想了很多。
关于农业的问题交给刘复基真的很适合。不过最近刘复基的工作太忙,如果继续让他负责,他的事情就太多。因此张学文想了想,道:“这些事情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