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甘肃问题(2/2)
马安良当然反对。
对于马安良来说,在甘肃得罪人太多。如果自己手上没有军队,早就被人砍了几百遍。因此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军队。
可是李镜清此人脾气大得很,就是赵惟熙都不给面子,你马安良算个什么东西。因此李镜清开始控制马安良的军费,开始拖欠马安良的军费,想让马安良自己裁撤部队。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而周务学更认真。
认认真真的在计划整编全省的军队。应该说是认认真真的在做如何裁撤马安良部队的计划。
这两个人弄得马安良非常恼怒。而马福祥的日子就好过很多。因为有张学文的支持,他的军队并不缺少军饷,武器也不缺。反而实力继续增长,军队实力已经是盖过了周务学的忠武军。
因此现在甘肃的大权在李镜清和周务学的手上,赵惟熙几乎变成了一个摆设的都督。而受到打击最大的是马安良。
相比起来,张学文任命的平凉镇守使那边的情况就好了很多。
李湛阳此人雷厉风行。
担任平凉民政长之后,先是邀请担任湖南警察大学校长的王文豹入甘,担任平凉镇守使下属的警察厅厅长。让王文豹迅速组建完善的巡警系统。王文豹进入甘肃,从湖南警察大学带走了好几十个学生。就是为了迅速在甘肃组建警察系统。
然后开始丈量土地。
甘肃和湖南不同。湖南士绅太多,把湖南好的土地都给占了。但是甘肃因为常年的战争,还有常年的旱灾,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无主之地。
就如庆阳府,当年有百万人,现在只有十万人。平凉当年也是人口非常多的地方,但是现在只有四十万人。因此甘肃有很多耕地也好、房子也好,都是没有人的。
还有不少好地,被人占了。但是追根溯源,这片地并不是他的。这样的地都属于无主之地。
李湛阳速度很快。
只要是没有人的,全都收归政府。甘肃的耕地虽然质量不如湖南,但是甘肃的耕地并不比湖南少,相反比湖南还要多。只不过旱田居多。
当然收了这么多土地也没什么大用。因为根本就没有人过来耕地。
但他还是收了。
因为他相信以后人口多了之后一定有用。这些地现在价格低,但以后价格一定会升上来的。
然后李湛阳下一步就是成立了西北煤矿集团。政府以没收的煤矿和四川商人合作,开始在平凉和庆阳建立煤炭公司。平凉和庆阳两地煤炭资源丰富,甘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煤炭资源都在这里。
而这里生产的煤炭就供给给四川。
李湛阳在四川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让四川不少富商投资到西北煤矿集团,解决了目前政府缺钱的危机。
李湛阳仅仅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让平凉镇守使下辖的地方秩序安定、农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地区。虽然经济不可能有飞跃的发展,但稳定局面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就是甘肃的问题。
特别是李湛阳宣布,政府拥有的土地只收百分之二十的地租,没有其他土地税之后,甘肃内地的很多人涌进平凉这边。本来甘肃就是东边人多,西边人少。
现在的情况弄得东边的人口是越来越多,西边则是越来越少。
而且还有很多四川人也进入甘肃,因为百分之二十的地租,已经是相当低了。比张学文在西南公布的百分之三十还要低。一下就吸引很多没有土地的流民涌入。
这就是甘肃现状。
虽然赵惟熙和马安良投靠袁世凯,李镜清和周务学希望甘肃人治理甘肃。他们两方人马都在防备张学文,但是张学文的势力在甘肃越来越膨胀是很明显的事情。而且张学文的势力在甘肃开始压倒这两方人马,也是越来越明显。李炳之没有用什么理想之类的东西说服马福祥。
因为李炳之眼中,马福祥和自己一样,都不是那种为理想奋斗的热血人士。
因此李炳之是直接告诉他现在甘肃的情况。
利益。
告诉马福祥,现在甘肃这种局面,你应该站在哪边。
“巡阅使希望我干什么?”
“等到黄钺宣布加入人民党之后,马军门也宣布加入人民党。接受人民党的任命。”
李炳之过来第一个找的是甘肃同盟会。
虽然同盟会已经成立了国民党,但地方上的同盟会并不是完全加入国民党。同盟会还没有那样的执行力,很多地方同盟会都在观望。
特别是张学文退出,然后成立人民党之后。
李炳之说服的就是甘肃同盟会的黄钺。黄钺考虑之后,知道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现在的甘肃有赵惟熙和马安良这两个投靠袁世凯的力量,有李镜清和周务学两个支持地方自治的。还有张学文留在甘肃的平凉镇守使。
反而是自己这个甘肃革命的领导者实力最差,仅仅是担任甘肃警察厅长。还有魏绍武担任秦州镇守使。但是魏绍武的部队从军饷到武器dàn • yào,都考张学文提供。
加上黄钺本人在同盟会高层,也就是现在的国民党高层并没有太多的人脉。相反黄钺和人民党二把手禹之谟的关系却是非常好。
因此黄钺左思右想之后,选择加入人民党。
反正大家之前都是同盟会。
拉拢了黄钺之后,李炳之才选择说服马福祥。马福祥最后也是点了点头,道:“我听从巡阅使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