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西汉权臣霍光 > 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

第十八章 险遭谋害(2/2)

目录

“京城地区都搜查到了吗?”昭帝盯着上官桀问。

“请皇上放心,京城只要可能藏人的地方,全都搜查到了。”上官桀拍着胸脯回答。

“那就向各州、郡、国、县发出通缉。”昭帝一字一句说。

“皇上,这一区区小事,老臣认为用不着这样穷追不放,大动干戈。”上官桀害怕抓住自己的心腹舍人,那就会供出自己。

“这是区区小事?”昭帝冷冷一笑,发问。

“不是,老臣口误。我是认为现在天下平稳祥和,担心如此一来,恐怕又将引起dòng • luàn。”

“假借燕王名义诬告主持朝政的大将军谋反,那将会引起更大的dòng • luàn!此事不能这样不了了之,一定要严加追查,查出幕后主谋。”

“奏章里说霍光大人谋反,那是证据不足,但……”上官桀欲言又止。

“但什么?左将军直言。”

上官桀望着昭帝低声说:“但老臣认为霍光大人的一些行为确有很多不端之处,令人不得不怀疑。”

“左将军这是说的什么话?您刚才讲天下刚刚平稳祥和,这平稳祥和是怎么来的?这要归功于大将军,当然还有您左将军等辅佐大臣。”昭帝起身看着上官桀严厉说,“先帝托付大将军辅佐我,完全选对了。大将军是朝廷的忠臣能臣,如果谁再胆敢诬蔑大将军,不管他是谁,朕就要问他的罪,绝不姑息!”

上官桀面如土色。

从此,昭帝更加信任霍光,开始疏远上官桀。

上官桀心里一天比一天不满、惊恐。因为,他遭到了昭帝的斥责,而且从昭帝的言语和目光中,他感到昭帝已经对他不满、怀疑、疏远。上官桀原打算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下台。

“下一步如何办?”上官桀躺在书房苦苦思索,形成主意:既然借皇上之口、假皇上之手除掉霍光没有成功,反而增加了皇上对他的信任、对自己的责疑,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图穷而匕首见,直接动手杀掉霍光,废掉昭帝,迎立那个蠢货燕王刘旦为皇帝,自己来当首辅大臣,独自掌控天下。

主意一定,他起身叫来上官安,如此这般安排交待一番。

“早就如此,已经事成。”上官安一听父亲的密谋,浑身如同打了鸡血,吃了chūn • yào,亢奋不已,马上按照父亲的交待首先来到鄂邑长公主府里。

“国丈好!将军好!”

“长公主好!丁兄好!”

“将军晚上这时来访,肯定有要事相商吧!”长公主寒暄后望着满脸红光的上官安问道。

“长公主说对了,父亲叫我前来与长公主商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官安得意洋洋地说。

“惊天动地的大事?”丁外人惊讶问到。

“对,惊天动地。”上官安与这二人是多年狐朋狗友,放下茶杯,就直奔主题了:“杀掉霍光,废掉皇上,迎立燕王刘旦为帝。”

“什么?”长公主听后大惊大惑,“老娘现在就恨不得杀掉霍光这老狗,可皇上是我的弟弟,是你的女婿啊!为什么连他也要杀掉?”

“父亲讲了,事情已经到了不废掉皇上不行了。这次上书诬告不成,皇上和霍光已经察觉我们的阴谋了,再下去不仅是失去皇上信任,只怕还要撤职查办甚至被杀。”

“对,上官桀大人说得对。”丁外人拍手称是。

“哦。”鄂邑长公主听上官安这么一讲,想了一会,也感到自己面临的危险了,再又想到反正废掉的皇上是自己的弟弟,再立的皇上是自己的哥哥,也没有什么。于是,便紧接着问道:“哪具体安排呢?”

“先杀掉霍光。”

“如何杀?”

“在您长公主家里杀。”

“在我家里如何杀?”鄂邑长公主惊讶不解。

“我父亲说,请长公主就以为胡建一事道歉为名,邀请霍光前来赴宴,我们事前埋伏好武士,等霍光一到,就动手杀了他。”上官安望着鄂邑长公主,“长公主您同意吧?”

鄂邑长公主想了想,拍着上官安肩膀说:“行,就按上官桀大人说的办!”

“上官弟,你杀了岳父、废了女婿,这叫,哦,这叫大义灭亲。”丁外人一贯胡作非为,一想到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封侯当官,那是喜眉笑眼、手舞足蹈。

“哈、哈、哈!”上官安、丁外人、鄂邑长公主三人放声大笑。

上官安马不停蹄,出了长公主的门,接着就去了桑弘羊的宅府。

桑弘羊可不是鄂邑长公主,商谈气氛没有鄂邑长公主那里响应热烈、称心爽快。桑弘羊听上官安讲完安排,面无表情,只淡淡说了一句话:“请告诉你父亲上官大人,老夫知道了。”随后,便抬手请上官安用茶,意在送客。

“桑大人,您……”上官安见桑弘羊闭目不言,怏怏退出。

上官安边讲,桑弘羊边想到三个不能参加的原因:自己自幼深受武帝信任重用,绝不能背叛武帝的遗愿,只能搞掉政敌霍光,不可废掉皇上;深知燕王刘旦的品行,一旦当上皇帝那是国家的灾难;而且经过上次那场诬告,他感到上官父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明确答应加入这次叛乱zhèng • biàn,一旦失败,将是身败名裂家亡族灭。

桑弘羊“冷”,可燕王刘旦却很“热”,“热”得不得了。

燕王刘旦收到上官桀派人送去的密书,那如同喝了鹿血、吃了鹿鞭,亢奋不得了。他马上给上官桀回信,表示完全赞同、坚决执行zhèng • biàn计划,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同时另设驿马传书,以便及时往来递送消息,并派人到各郡国联络了数以千计的豪杰之士,准备参与起事。

燕王刘旦再度欲行叛乱又再度遇到了手下属臣的反对。而且,这次反对者是他的心腹燕国丞相鲁平。

“大王啊,您千万不能参加这次举事。”鲁平在刘旦将这一计划告诉他后,带着忧色立即劝阻。

“为什么?”

“不会成功。”

“你说怎么不会成功?”刘旦恼怒。

“大王几年前与刘泽合谋,事情还在准备阶段,消息就已走漏,这是因为刘泽平时性情浮夸、欺凌属下,被属下告发。我听说左将军这个人一向心浮气粗奸诈油滑,车骑将军这个人又骄横不法志大才疏,下官不仅担心他们与刘泽那时一样成不了事,而且还又担心他们事成之后还会背叛大王。”

燕国丞相鲁平说的完全没错。

上官安心里还有一个与父亲不同的计划,他得意地向心腹说:“哈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先除掉霍光,废掉昭帝,再杀死燕王刘旦,然后拥立父亲上官桀为皇帝,我就是太子,过几年想办法让父亲做太上皇,我自己来做皇帝。”

手下心腹问道:“皇后是您的女儿,废掉皇上,皇后又将如何安排?”

上官安不以为然地答道:“你说,追逐大鹿的猎狗会顾及兔子吗!况且我们上官家因皇后而获得尊贵的地位,一旦皇后失宠了,这一切能长久吗?卫氏家族不就是这样吗?何况皇上已经怀疑冷落我们了,再不利用这百世难逢一时的好机会动手,以后恐怕即使想做一名普通老百姓都不可能了!”

刘旦此时做着皇帝美梦,哪能想到上官父子这些阴谋!他信心满满对鲁平说:“你应该还记得吧,一年前有一男子跑到皇宫北阙门前,自称是前太子,城中老百姓闻知都纷纷前去围观,霍光感到十分害怕,派出禁卫军来保护那个狗皇帝和他老东西。我本是先帝长子,天下信任,难道还不如一个假太子的影响力大?还怕被人反对吗?”

“大王这次举兵进京,与假太子跑到皇宫门前自称太子根本不是一回事。”鲁平说道。其实,鲁平是想说,你刘旦哪里有原太子的影响力,得不到天下人拥护。

听了鲁平这话,刘旦指着案几上一封信件说,“昨天,长公主来信告诉我,说她只是担心大将军霍光与右将军王莽。如今右将军王莽去世,丞相田千秋又有病,这次起事必然成功。”

鄂邑长公主担心右将军王莽,确有根据。因为王莽是霍光的铁杆。昭帝封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为侯时,说是因他们三人诛杀马何罗、莽通立功,先帝遗诏封三人为侯。王莽的儿子王忽一次酒醉后说:“先帝驾崩前,我常在左右,没听说有什么遗诏封这三个人为侯,我看是他们借托先帝遗诏通过小皇帝自己使自己富贵罢了。”霍光听闻大怒,私下责备王莽没有管好儿子。霍光也没料到,王莽听后回家就效法金日磾将儿子毒死了。其实这时王莽只是病重,鄂邑长公主为让刘旦大胆行事,就骗他说王莽死了。

鲁平见刘旦如此坚决,深叹一声:“唉!大王不听下官之言,执意孤行,只怕悔之晚矣!”

此时,刘旦哪里还听得进鲁平这些话,只听得进有人喊他皇上。他吩咐群臣一律整治好行装,准备随时向京城出发。

燕国丞相鲁平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这次zhèng • biàn还在准备阶段,消息就又走漏了。不过,这次消息走漏,不是因为燕王刘旦,更不是因为桑弘羊,而是因为鄂邑长公主和上官安。

原来,就在上官安跑到鄂邑长公主府里密商之后,丁外人得意忘形,就告诉了鄂邑长公主府的一位舍人。这位舍人平时与丁外人、上官安一起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他的父亲燕仓却为人正直本分,担任大司农在地方的属官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税。

晚上,这位舍人与丁外人在外吃喝嫖赌后,回到家里得意洋洋对他父亲燕仓说:“父亲,您听我说,朝廷要出大事了,我要当大官了。”

“你马尿灌多了,你怎么知道朝廷要出大事,你这猴样,能当大官!”燕仓蔑视儿子说。

“你不要小瞧我,这次朝廷真要出大事了。”舍人歪倒在榻上大声说道。

“朝廷要出什么大事?”燕仓听了儿子的话,心里有些吃不准,知道他与鄂邑长公主的姘夫丁外人常在一起鬼混,或许通过鄂邑长公主能知道朝廷一些事情,赶忙向酒气熏熏的儿子问道。

这位舍人本就是一个浅薄狂妄之徒,加之醉酒,就一五一十将上官安与鄂邑长公主、丁外人的密谋告诉了燕仓。

燕仓听说要除掉霍光、废掉昭帝,顿时大惊失色、毛骨悚然,稍作思考,在儿子睡着后,便立即去向自己的上司大司农杨敞报告。

杨敞此时已由搜粟都尉升任大司农。杨敞出身官宦之家,曾祖父杨喜在汉高祖时官居郎中骑都尉,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侯,后祖父、父亲相袭为侯。霍光见他是好友司马迁的女婿,便招入大将军府担任幕僚,他谨言慎行,擅于笔墨,受到霍光的赏识,官职很快由幕僚、军司马、长史、搜粟都尉,直到任桑弘羊兼领的大司农。

当然,霍光这样安排,意在削弱桑弘羊的权力,让自己信任的人任大司农,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自己的方针政策。

可这谨言慎行既是杨敞的优点,又成了他的缺点。

“燕仓大人,这么晚前来打扰我,有什么急事?”杨敞不解问道。他想,你一个管理稻田租税的基层官员,已快半夜来打扰部门最高领导,认为有些不着调,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快。

“大司农,请原谅小官冒昧打扰,实是事情急要。”燕仓急促地说。

“什么事情?”

“有人要谋害大将军、废掉皇上。”

“啊!”杨敞大惊失色,惊恐万状,xia • ti已有尿意。

听完燕仓讲完上官桀等人的阴谋,杨敞张皇失措,长时间惊恐不言。

“大司农,您要马上报告朝廷啊!”燕仓望着冷汗直流的杨敞说道。

燕仓的话使杨敞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想了想便摸着脑袋说:“哎哟,我头疼得要死,你走吧,我要休息了。”

面对态度不明的杨敞,燕仓不解退出门外。心想:你是大司农,属九卿之一,曾是大将军府长史,一直深受大将军信任重用,怎么是这样一个态度?

“燕仓大人请留步!”杨敞追出门外叫道,“我病了,麻烦你去告诉杜延年大人吧!”杨敞想到若是此事不及时告诉皇上和霍光,一旦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得逞,自己不但是千古罪人,而且也没有好下场。他急忙追出门外叫住燕仓,上前告诉杜延年的住址。

这燕仓虽说只是个基层小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却很强,对皇上和朝廷真是忠诚负责。他出了杨敞之家,便按照杨敞告诉的住址找到杜延年家。

杜延年听完燕仓的报告,心里也感到万分震惊,他没想到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已经走得这么远了;同时心里也感到十分惊喜,多亏朝廷还有燕仓这样尽忠尽责的基层官员。他一边赞扬燕仓,嘱咐他不可声张,以免惊动他儿子及上官桀一伙;一边向燕仓保证,明早进宫上朝时一定会奏报皇上,请他放心回家。

早朝一散,杜延年立即将上官桀一伙的阴谋报告给霍光。

霍光一听,心里顿时惊恐不已,心想要不是燕仓得知消息报告,自己恐怕将要头颅落地。他极力稳住情绪,拧眉思索一会,感到自己不宜直接向昭帝报告,就要杜延年一人直接去面奏昭帝。

昭帝闻知怒不可遏,自己的哥哥、姐姐、祖岳父、岳父,竟然要把自己废掉,立即急召霍光、田千秋进宫,商量如何处置上官桀一伙。

“事不宜迟,请大将军立即带兵抓捕他们这群叛臣贼子。”昭帝拍着御案大声说道,“前不久你上官桀诬告大将军,我察觉后认为你是辅政大臣,又是皇后的祖父,就没有深究。可是你们权欲熏心、野心滔天,竟膨胀到妄图废除我的皇位,那就不怪我不客气了,这是你们自取灭亡。”昭帝毕竟年轻,极怒之下,全部脱口而出。

“请皇上息怒。皇上说得对,应该马上动手抓捕,但老臣我这次不宜出面。”霍光摆手道。

“大将军为何这样说?”昭帝不解发问。

“他们前不久诬告我调兵篡权夺位,现在又要谋害于我,可他人不知隐情,定会以为是我擅权调兵,打击报复,清除异己。请皇上和丞相谅察。”

“朕明白了,大将军说的有道理。”昭帝站起来望着霍光说,“那就请大将军只下令调兵而不出面。”说罢转身对田千秋说道:“这抓捕之事只能由丞相出面主持了。”昭帝随之诏令田千秋及中二千石大臣各自带领禁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当日上午分别将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部抓捕。

经过廷尉审讯,上官桀一伙谋反罪行全部落实,连同他们的宗族全部被诛杀。

鄂邑长公主因是皇上的姐姐,令她在狱中自尽。她提出要面见昭帝,遭到昭帝拒绝。

桑弘羊提出上诉,申辩自己没有参与谋害皇上,不能定为谋反罪。霍光不理,仍按谋反罪将桑弘羊处死灭族。

那皇上的哥哥燕王刘旦呢?

刘旦得到上官桀一伙以谋反罪处死灭族消息后,并未幡然醒悟,没有立即来京自首认罪,而是执迷不悟,心怀侥幸,想继续一条路走到黑。

他召来燕国丞相鲁平前来商议:“鲁卿,果如你所料,上官桀父子不足谋事,而且野心不小,还想事成之后再杀本王称帝。现在事情已经败露,本王参与起事也被朝廷掌握,反正是一死,本王我打算随即发兵造反,你看如何?”

“大王,您已经一错再错,切勿再错上加错。”鲁平连连摇头劝说。

“难道我就等着受死吗?”刘旦不甘问道。

“大王,现在京城中左将军等人已全被处死,天下老百姓都已知晓,朝廷已经作好了您起事发兵的准备,凭您的力量完全不能与朝廷大军相抗!”

“那你说怎么办?”

“大王应亲自进京,面向皇上负荆请罪,请求皇上看在兄弟情分上宽大,只能是削去封国,废掉王爵,免去死罪。”鲁平流泪说道。

刘旦采纳了鲁平一半建议,没有起事发兵,可没有进京负荆请罪。他想,我一堂堂先帝长子,太子没做成,皇帝没当成,两次起事没成功,还要向ru臭未干的弟弟请罪求生,就是不被处死,那也是耻辱地过着庶人生活,那真是生不如死。

鉴于刘旦这种态度,霍光建议昭帝下发赦令,赦免燕国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却唯独不赦免刘旦,意在让他自尽,不让昭帝留下杀兄之名。

刘旦明白朝廷用意,极为忧愤懊恼,在万载宫里摆设酒筵,与臣子和妻妾诀别。席间,刘旦起身唱歌,侍妾华容夫人伴舞。歌中唱道: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刘旦歌完,华容夫人且歌且舞,歌曰:

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无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

独安居!

凄惨悲凉的歌词曲调让满座痛哭流涕。席间,有个亲信说刘旦还有希望保住性命,姬妾夫人也都在旁哭啼阻拦,刘旦便又不想寻死了。

谁知,筵席还没有结束,朝廷又派专使送来了第二封诏书。霍光见刘旦既不

前来认罪悔罪,又不自行了结,再次建议昭帝下诏责问刘旦。

刘旦接过一看,心如死灰。诏书写道: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

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刘旦看完诏书,自知其意,仰脸将一杯酒一饮而尽,哈哈大笑之后,进入殿内用王印的绶带将自己绞死。

随后,刘旦的王后、夫人等二十余人也随其一起自杀。

刘旦被封王三十八年,死后封国被削除,昭帝赐他谥号为“刺王”。

这刘旦,他确是一个身上长刺的王。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