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夫子说经学(1/3)
“小郎,你来缑氏山不就是为了拜师卢植的么?怎么卢植当面,你却只字不提,反倒在语言上疏离颇多呢?”
走出子晋祠,和杨烈一起长大的杨庆有些疑惑的问道。
在里面,他谨记自己的身份和坚持,不好开口询问,但在私底下,他和杨烈那是无话不谈的兄弟,所以,直接问道。
“庆兄有所不知,我已经提过此事,但是卢公却是很干脆的拒绝了我。所以么,,,呵呵。”
想到连自己都有些捉摸不透的原因,杨烈不由得苦笑一声。
“那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小郎你落水的缘故?”
“怎么会?卢公到是问我为什么不去弘农,拜进弘农杨氏门下学经。我想必定和这个有关,但是,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我到是想不明白的。”
“那也不用苦恼,待会儿问问夫子不就明白了?当初家里让我们来这里的时候,我就看夫子似乎是有话要说,但最终忍住了没说。恐怕就是这个缘故吧?”
“真的这样?”
杨庆所说的夫子,是杨烈的父亲给他们兄弟找的以为饱学之士,名叫于然,虽然名声不显,但那是碍于家庭门户,不是于然夫子的学识不够。
要知道,如今可是察举制度当行的时代,有着推举资格的都是些高门大户,世代显宦,最起码祖上必须也得是风光过的那种,一般的寒门之士,哪怕是再有学识,也不会有着被举荐的机会的。
于然夫子就是因为出身寒门,所以,虽然有着机会读书向学,却是蹉跎至今,依旧没有能够找到进身之路,所以,才会被杨烈父亲招揽,成为杨家的夫子的。
“那还有假?再说了,我也曾经听到过家主和夫子的交谈,说是尽管我家曾有侯国,又是两千石大员的门户,但是毕竟不过是武将出身,又有着一个酷吏的名号。所以,拜入大儒门下,才能使得我家门风改换,郎君得以重振家风。我觉得夫子说的对,既然如此,夫子对于经学大家,必然有着了解,他一定知道,卢植拒绝郎君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快些回去,听听夫子怎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