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徐公明平定晋阳 小关张马走北平(1/2)
第一百二十七回:徐公明平定晋阳小关张马走北平
却说张秀败回城里,谓张燕道:“渠城必须得救,可这徐晃又纠缠甚急,难以脱身。明日我可引一军虚与其战,汝可引一万人马,悄由小路绕行,去救渠城,如何?”张燕允诺。
次日,张秀率军出城,直至徐晃营前搦战。徐晃令徐商出战。张燕趁机引军由小路而去。张秀见计成,遂引兵回城。徐商亦回报徐晃,晃略思,笑谓众将道:“彼不肯斗,必定有诈,想是分兵暗救渠城而走。”乃令包乾引五千兵往援赵云。
却说赵云攻下古郡后,留阎柔守城,自与雅克苏来取渠城。行至城下,代平坚守不出。赵云乃将兵马驻城外,忽闻张燕率军来救渠城。云唤雅克苏用计。自勒兵截住张燕。
两个在城南鏖战。小校飞报渠城,代平遂引军与张燕两下夹击。赵云寡不敌众,往南败走。张燕、代平引军追杀。约有数里,忽听得背后喊声大震,金鼓齐鸣,军马四面围来。代平大呼中计,急命速回。
将至城门下,望见前面一军摆开,挡住去路,门旗开处,一将顶盔贯甲,手绰大刀,伫于阵前喝道:“晋阳包乾在此!我取城多时了。”代平大怒,挥枪而上,不过三合,被包乾一刀砍翻。张燕待上前交战时,赵云、雅克苏又引军从后追杀来,遂不敢恋战,引军败走了。
赵云率军入城,安民已毕。便挥军来取羊城,包乾谏道:“将军出兵数日,恶战数阵,连夺二城。士卒俱已疲惫,不如暂作休息。”云道:“兵贵神速,今贼军兵败,正可乘胜剿灭。若延迟时日,敌得缓和,收兵再战,未必可一鼓下之。”遂引兵进发。
羊城守将吕英率军迎战。赵云率军冲突,杀得吕英军卒四散亡命,军械旗幡,满地抛却。河北军势不可挡,如狂风扫落叶,吕英据城而守。
赵云令三军略歇一日,次早将羊城围住攻打。吕英驱赶百姓上城守之,云暗地张弓拉箭,正中吕英胸膛,当夜猝死城中。有上党陈柘人,余晁字仲凯,现任羊城县令。晁见吕英阵亡,乃组织兵丁继续守城,云又一连围了五六日,攻打不下,反折了不少士兵。
这日正欲强攻,忽一骑飞驰直入阵前,众人看马上乘者,徐晃是也。众人看了,不免惊异,争问道:“都督如何至此?”晃道:“吾闻此有良驹一匹,特效仿伯乐前来一观耳!”众将不解疑惑,徐晃便教退兵,单骑纵马至城壕便,对城上喊道:“唤城守余仲凯答话!”
余晁立于城楼上道:“吾乃县丞余晁也,汝是何人?”徐晃下马长缉拜礼道:“吾河东徐晃也,今有数言,请先生下城并马语之。今吾已令退兵,仅一人单骑至此。先生勿疑,可安然与晃一谈。”
余晁沉思半晌,乃道:“将军且静待,晁即刻下城来。”言毕,毅然单骑出城,见徐晃并无随从甲杖,亦卸甲轻服而出。
及至,两人阵前相交。余晁道:“魏王守中原,靠山王守河北,同为汉帝臣子。今北方安定,互不相犯。靠山王既举兵来侵,吾为魏将,起兵拒敌乃为将之道。将军邀吾单骑耳语,却是何意?”
徐晃道:“吾常闻先生素有贤名,乃国中名士,识得大义,明得世理,怎可如此糊涂?先秦皇帝以暴而治天下,民不堪负,故皆起而反之。吾大汉高祖皇帝深孚众望,平定西楚,而有天下。今曹操僭尊位,嫉妒功臣,背约取机,擅杀大臣,伐忠良于阶下,起亡奴于高堂,主宰不公,大失民望,其势必不久矣。先生乃明理之人,且看我主靠山王自出世以来,剿黄巾、平南越、讨董卓、驱胡奴、灭公孙,所过之处,无不人皆仰望,士民喜迎贤主,如拨乌云得见艳阳。先生何苦困守孤城而与明主为敌?不如率部投诚,尽归明主,既顺天意、从民心,又可息刀兵之灾,此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余晁吃了徐晃这一说,心下忐忑,已有归降之意,乃道:“愿城中民生不受屠戳,吾既归降。”徐晃道:“但从先生自请。”余晁遂降。
徐晃大喜,遂引军入城,安抚百姓。包乾道:“这余晁乃何人?都督为何这般敬重?”晃道:“尔等不知。这余晁乃大贤也。他幼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于是不学无术,成人后专靠行窃为生。一日他潜入一个农家屋内,伏在床底,夜里准备行盗。碰巧撞见那农夫挑灯背书,一直到夜半三更,那农夫依旧背的磕磕绊绊。余晁听的焦虑万状,实在忍无可忍,便从床底爬出,指那农夫道:‘汝愚鲁无及,休再攻读圣贤书。’一怒之下,竟将全书从头到尾背诵出来。那农夫大惊道:‘公真天下奇才也!’遂与余晁结为兄弟。之后在农夫谆谆告诫之下,余晁改邪归正,与他一同刻苦读书,皆有大成。这农夫便是晋阳太守梁子虞。”众将听后皆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