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94章 天京还是天津?(2/3)
首相苏明渊是流民中的孤儿出身,十六七岁才开始被吕祖安、欧阳启蒙教育。按说他这样的遭遇,大多是能认得自家名字,会算几道加减法的题目,然后去军营打磨也就算了,郝定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苏明渊却靠着无与伦比的学习天赋,一步步在文官系统中扎下根基。
若说这样的狠人想要争权夺利的话,如今的国会山真就未必能压得住他!
不过苏明渊正因为流民出身,自然对民间疾苦的体会尤甚。加上恩师吕祖安数十年如一日的洗脑结果,他这个首相倒是带着头开挖内阁的权力墙角。
后世对于苏明渊的评价就是,若不是苏首相的主动“自毁长城”,就不可能有铁血宰相时少章对大明治政体系的改造成功,自然也不会有如今传承千年的大明执政体系。
总之,首相苏明渊一样不被国会山待见,但是国会山也再无插手内阁具体政务的可能。因为大多数的内阁行政权力,都被苏明渊下放到司、监一层,美其名曰“胥吏治国”。
“这也是有先例的!”苏明渊在国会山上应对质询时振振有词。此前琅琊郡守李大有被借调枢密院,海州知府吕少安请假两年。而当时的琅琊郡、海州府一样被治理的井井有条,首善之地呢!
国会山无话可说,因为只要此前有“成例”,那你就不能指责人家内阁在“无事生非”。
苏明渊甚至相信,此后哪怕大明内阁三十年没有首相,或者三十年更换一百个首相,那都没甚关系。政务上的事情该咋办还会咋办,“马照跑,舞照跳”。
在他看来,内阁三相、枢密、七部、九卿们真正能做的事情,无非“选官、预算、监察、劝学、外交、军事”而已。但实际上,他的续任者时少章走得更远,而且也是有他苏首相“先例的”。
要说一国之都的修建,没有十几二十年就别想顺利完工的。不过是先修建一部分
,此后边建设边迁徙的节奏。等到永和六年,新国都的内城墙也建成后,左使大人再次亲笔丑书题名“文安”。
然而大明官方、民间这次却不太买左使的帐,他们更喜欢把新的国都称之为“天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