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94章 天京还是天津?(1/3)
那么大明国的新国都有多大呢?西北以直沽寨为节点,海河、运河交汇,西南会川为节点,沱河、运河交汇,整个新国都沿着运河南北拓展。用后世地理来说,核心区域就是天津的静海区附近,距北海西岸五十里不到。
相对来说此处地势较高,附近河流密布。为了筑城疏浚水系,又在窝子口附近接易水的水势开挖独流河,直达北海。此外,为了便于筑城取土,又在南、北、东开挖护城河,与运河一起构成了整体的四环护城河道。
当然,入海地方也使用了漫水桥和船闸的结合,平时船闸落下阻水,使四环护城河道水面足够行船。其他入海处都设有漫水闸,这样即便你从海上攻过来也没用,因为航道是台阶式设计,海上的船就没法子直接进入内河,这就为海防的陆战赢得空间。
经过工部尚书吕乔年的反复勘察、设计,新建的国度南北近百里之遥,东西五十里,距海三十里。真正筑城的核心区当然没这么大,吕祖安还是在建城上率先引入了“外环、内环”的概念。
吕左使认为国都的外环主要还是为了便于驻军布防,以及城中百姓砍柴、种菜,工商业者加工从业所需,根本不需要城墙限制移动或发展,只需把环城路基抬高、砌陡,再设些军事营寨就行。
内环就是大明政体、文化、科技、学校驻地,同时也是生活区,当然需要城墙保护。最后确认的内环大城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环城百里周长。这个工程量其实对大明来说不算啥,只不过城墙不但高大、宽厚,而且全是采用钢筋、水泥、石头、青砖筑城,这成本上就不算低了。
要说大明现在施工建设已经可以依赖动力设备挖掘了,因此筑城、拓宽河道都很方便。泥土堆做巨型河堤,河堤上从河间、定州采石或烧制水泥、三合土、烧砖等建筑巨城。吕乔年更计划要把新国都的建设当成自己一生业绩的注释修建,最少不能差了“田公渠”的历史定位吧?
永和三年,等到新国都稍有模样,国会山就急匆匆宣布搬迁了。此后继续扩张建设,明王府、教廷、内阁、岚山太学、皇家科学院也都逐渐跟了过来。
如今的国会山议长常仲明是张从正的二弟子,斯人一生都被枢密使“坏小子”姜无涯压制,而且看来此生无望翻盘啦。这说明国会山、内阁的关系又重新回到刘二祖、乔行简搭档时的模式。
在上次的“倒方
”行动中,潘绍安、赵君玉、吕文铠等王族“凯子们”算是瞎忙活一场,因为明王吕延年并未打算乘机揽权。反而王储吕守之因为在“倒方”过程中言行不当,明显表露出幸灾乐祸嘴脸,也被明王用家法狠狠修理了一通。
其实王储吕守之终归才是十三岁的孩子,他又能城府到甚的程度?无非是拿来做法,震慑他人而已。自然吕延年就要被心疼孙子的欧阳胡乱训斥,都快奔四的人啦,还像孩子似的不敢争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