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68章 改良的涡轮战车(2/2)
履带战车的行走装置由引导轮、随动轮、支重轮、驱动轮及履带构成。运转时,驱动轮卷绕履带循环运动,支重轮在履带的轨道上滚动前进或后退。
与铁轨上的轮式火车不同,履带战车“自带铁轨”。就是通过一条卷绕的环形履带,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板节销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达到战车前行的目的。
最早的涡轮机实在太重,一辆履带战车自重就超过一百二十石。还要带上石碳和水,60马力的涡轮机根本没法牵引走。
又因为早期钢铁耐磨性能不佳,履带前行时,履带和节销很快磨损,销孔变大,销子变细。很容易在急转弯,猛起步,或销孔中进入泥水、杂草时造成节销断裂,战车趴窝。
最后反复修改设计,降低装甲厚度。又去掉履带换成八个轮子,总算勉强能够前行,但那速度也就和蜗牛差不多。当时的整车造价还高达四千贯,这也太不划算了。
所以按照枢密院的看法,这战车除了可以偶尔作为野外临时布置,代替城池作用外,战场上毫无用处,当时并未打算列装军中。
不过这个决定被吕祖安、欧阳、张从正三人联名否决。
他们认为无论好坏,最起码这个战车不消耗人力,哪怕就是做临时城池,也是合算的。何况,技术的研发自有其发展规律,总是要进步的。
所以后来枢密院就随便造了几十辆敷衍了事。结果在乾贞十年的淮西战场上,被吕少安从兵部的垃圾军火库中翻检出来。此后又废了不少事,才用火车拖拽到淮西。
在淮西步步为营的野外布防中,也是用了老鼻子的力气,才算发挥了出其不意的军事价值。
当时,窝阔台就被这战车吓的半死。窝阔台即不知道这战车速度如蜗牛,也不知道这车其实就没能力载人、载重,更不知道这车太娇惯,经常趴窝、罢战。
他只是看到这种战车可以横行无忌,而且刀枪不入,火力凶猛。甚至乾贞十年的淮西之战,窝阔台早早认输跑路,很大原因就是他不知道怎么对付这种战车!
因为战场实战的作用显著,枢密院这才向皇家学院申报研发改进涡轮战车。而皇家学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早已将涡轮机的重量从五十石降低到三十五石,动力从60马力提高到65马力。
此外,战车的一些部件也得到设计优化,履带也被重新设计。最后成型的涡轮战车自重九十石,能载重三十五石,每时辰速度三十里,后面还能牵引一门132火炮。
当年就开始加紧生产了七十辆,大多装备到明王的河北军团中,其中徐州二十辆、济南四十辆。那一年淮南因为西征原因,算是勉强配备了十辆。
要说乾贞十一年明王之所以能在河北战场上纵横无忌,敢把九万大军拉出来摁住铁木真的十五万骑兵胖揍,很大胆气也是源于对这种新型履带战车的信心和喜爱。
再到是年九月的朔州之战,又被刘全发扬了履带战车越野能力彪悍的特点,所部前锋迅速从灵寿翻越太行山,在接应吕轻侯的朔州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依然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毕竟是瑕不掩瑜。今年继续改良了动力到68马力,将装甲、履带都换成优质钢板并继续降低整车重量。
每个时辰的速度提高到三十五里,载重四十石,也更加适合远程攻击了。
所以哥俩老早拍板,以每年两百辆的速度加速装备。估计到乾贞十三年夏天,加上之前的几十辆,可以凑到四五百辆的规模,全给北伐军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