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十二章 毋宁死(1/2)
还别说,这次国会山的智商总算恢复到平均水平。派兵是要派兵的,但想赶上蒙胡的进军速度,是不太可能啦。而且因为此时北海战事正在糜烂,明王狩北。中都战事如何,也是一团迷雾。
岚山的南北两大战略要地,徐州、济南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枢密院光是衡量兵力调动的利弊,拿出调兵方案,就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更何况大军正在前线集结时期退出战列的麻烦了。
因此,国会山急速通过决议,要求淮南郡守吕少安立刻“回岚山述职”。淮南郡事交付吏部尚书楼昉。楼昉已经拿着调令匆忙乘东线火车赶去寿州。
按照国会山的算盘,如果蒙胡是冲着这个败家子去的。那么就釜底抽薪,把败家子接回岚山。你蒙胡也跟来岚山咬人吧,只要你有那副好牙口。
如果不是,那又如何?非常时期,淮南毕竟不是大明的核心区域。疏散一下兵民,就利用淮南的水网、地利和他蒙胡打打游击,消耗一下他们士气,摸摸他们的攻击实力。也是值得的。
至于说吏部尚书楼昉,那是他自己嚷着要去淮南的。按照老楼昉的话说,淮南算是他的第三个故乡了。要说老楼昉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不就是在淮南赚的?
而且老人家马上都六十了,生死早已看的很轻淡。可谁能想到呢?就在国会山议员的智商恢复正常以后,滞留寿州的纨绔吕少安,脑壳又烧坏了。
吕少安在接到国会山的决议案后,二话没说,将淮南郡守的官房印绶一股脑托付匆匆赶来的吏部尚书楼昉,然后向楼尚书宣称自己目前还保留了军方职务,他的军队编制是厢军第三统制司主官,受命辖制第六、第七、第八驻扎淮南郡的厢军指挥旅,驻地就在寿州。
所以他目前有守土之责,不能再北去岚山!!!老楼昉目瞪口呆,特么这样也行?
还真可以,国会山匆忙签发的文书还真就只涉及到郡守的交接。因为在平时,郡守自然要掌管辖区内的厢军部队了。只不过需要一个枢密院补发一张任命书而已。
楼昉这次来的匆忙,心思也根本就是要把吕少安体面送回岚山。他哪想到吕少安这个纨绔子还会来这手?赖在寿州不走了!
无论如何,在蒙胡的超高机动性骑兵面前,无论国会山,还是枢密院,或者楼昉、吕少安们,他们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第二天,轰轰烈烈的淮南抗战就拉开帷幕了。
吕少安不走,楼昉自然不会真和他争淮南郡守的位置。至于国会调令啥的,什么调令,俺没见过。楼盼都五十九了,明年就退休的人,哪还会鸟国会那帮人?
其实自从巩嵘的“猪论”以后,国会山己经吸取教训,那就是一定要优容老臣!尤其是决不和快退休的老臣硬杠!都特么伤不起啊。
当日,吕祖安、楼昉、还有特意从凤阳赶来的淮南郡议会的议长方信孺三人,开始集结寿州厢军、官吏人员。布置抗蒙诸事。
对于方信孺的到来,楼昉也是感慨万分。要说这个小方啊,为人极擅观察、蛊惑人心,而且薄情寡义、嚣张跋扈。他出身东南,却自己跑来岚山求学,连个引荐人都没有。后来学成就入仕大明,又与同僚关系格格不入。最后被大家排挤到凌牙门“看守店铺”,当总督去!
八年总督啊!换做别人不定多少牙疼。人家小方却干的欢喜不已。末了实在不允许继续呆下去了,他又干脆自请贬职。
特么“淮西郡”这种事情,嘴上说说就好了,犯得着一定要写进奏章里吗?而且还是贺旦折子,还想要“一元更新”呢!这就更加犯抽了,不是自请贬职又怎么解释?
或说大明如今的实权gāo • guān,有几个不是出身东南的子弟?于情于理,不说像时沄那样直接帮南朝开后门,但总也要留点香火吧?就这样赤果果揩油东南朝廷?合适吗?
不过方信孺到了淮南之后,倒是和吕少安臭气相投。话说东线的铁路都是这俩货捣鼓出来的。效益还不错。如今谁都知道寿州危险,这货还敢主动跑来,那就是同志啦。
说白了,这就是关扑嘛。
楼昉心说你们这俩小混蛋都不知道害怕,俺都老得要登仙的人物,还怕个卵蛋啊!
吕少安的蛊惑人心,方信孺的洞察人性,楼昉的德高望重。三人一起发表的临战檄文、动员令,那还能有不经典的可能吗?!
然后,由吕少安演讲,方信孺记录,楼昉整理发布的《淮南讨蒙胡檄文》,再次成为那一年整个大明、整个东南朝廷都在争相一睹为快的旷世雄文,直逼该纨绔的《少年岚山说》。
更别说当天参加吕少安演讲的那三千“黑炭军”,那是打了鸡血一样的群情激昂。就连一向喜欢玩深沉,揩百姓油水的地方官吏们,也难得热血彭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