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八十三章 历史惯性/一(2/3)
后来民间反响太大,户部就定了个硬指标,杂质、干燥折损不能超过百三之数,否则这个胥吏就要吃挂落。欧阳也特意为此设计了一种大地称。将这个时代的杆秤曲折杠杆几次,勾连到四根柱子上,上面铺一块铁板。
把粮食袋子往铁板上一放,就开始移动地秤上面的横杆铜标,移到那个位置横杆悬空,既不上翘,也不下垂了。那就读数吧。
这个称量就非常准确了,一斗、一石都是精准无比,连带民间那些专门练了几十年踢斗绝活的不良人也都纷纷失业。户部督促工部赶紧大规模生产,到处开始普及使用。
可即便是百三,那也不是小数目啊。更何况,有些不良人不踢斗了,可他还会站在旁边踮脚尖顶秤盘啊。直到欧阳在铸造秤盘时,背面又满满浇筑了尖锐铁刺,才算稍有改善。
总之,一个贪婪的胥吏,如果想要在收税、粜粮时捞点外快,那总是有办法可以做到心想事成的。而一个农户想要顺利完税、粜粮,多缴百之四五那也是常态。
欧阳对此深恶痛绝,可百姓却觉得已经阿弥陀佛,满意的不能再满意。总比南北两朝时被人一脚踢掉三五斗公平哆啦。
至于运输之资,也可以往上申请费用的,但肯定这费用不会落到农户手中。更关键的是,这些弊端最终还是沦为胥吏、保甲、豪强控制百姓的手段。若是偶尔遇上不大不小的歉年,那是连钱粮都不用往上缴纳。反倒要虚张灾情,请调灾粮倒贴回来,直接贪渎分润了。
再有民役之事。农户或能利用农闲时服役,差役远近,内容挖河、修城、筑路、运输、防务,那价格都是不同的。操纵这些事情的,依然是那些基层胥吏、保甲、豪强人家!
还有水利修筑,哪些可申请费用,那些纯粹私家自为,也是容易混淆的。
你辛苦修了自家一条水渠,好像是自己得利了,与他人无干涉。你不知道的是,乡间胥吏早已悄悄把你兴修的水利当作地方政绩工程上报,得钱若干了。
而你修好这点水利,不但拿不到钱,还需花钱打点一下。不然人家未必同意你修,哪怕在你自己的庄稼地头都不行!会影响邻家的!
这事郝定就很不幸遇到过。当初刚搬到石梁河时,家中老母体衰,妻子倒是能干。不过一到农忙,还是要伍长出面张罗农事。郝定在军中虽然小有名气,军职也是老高老高的,奈何那时还不兴带媳妇驻军。因此每到农忙时候,他都要偷闲几天回村子帮着干些农活,顺便自家也播种一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