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五十二章 阳谋(1/2)
根据洪武四年制定的大选法案,洪武九年冬天,大明第二次大选如期举行。开始重新选举岚山国会议员、议长,内阁首相、左相、右相、枢密使等职。按照一般约定俗成的理解方式,此次选举在大的方面基本走走过场,只要年龄没到六十岁,又没有把柄被人拿来说事,基本就维持上届人事格局了。
比较而言,一些新生代官员开始展露头角,郑清之继时少章之后,开始在政坛上暂露头角。再壁如刘全身份特殊,他就开始和吕安年一起接手锦衣卫监管岚山。
孙惟信原本是唱戏出身,却在军中文工团理混出名堂,加上为人长袖善舞,居然一路高升,出任北神卫?这个震动可当真不小,他不是那种宠信的荣官,是实权官员。
被巩嵘攻略金州时搂草打兔子掠来的耶律留哥,果然不负左使慧眼之辨。从养马起步,混到如今也是文武全资,出镇金州卫。
方信孺因为洞察人心的研究太过惹人忌惮,所以他在岚山混的却越发孤独。但小方就是小方,干脆自告奋勇,远走凌牙门建功立业,把在外十余年的汪大度换回岚山。
此外,吕康年、戚如琥也是被宋濂、石范换回,卸职殖民地总督一职。石见山、济州岛的主官同样换成了孙武正、董友。
宋濂、石范是明招山系,此次经略麻逸、琉球主要还是着重教化。因为前面的十年,在吕康年、戚如琥的殖民初期,地方土著人等,该服气的那都彻底服气了,不愿屈服的也都没有继续存在了。
孙武正、董友是明教前教廷的归化人员,此次得到外派也算和岚山主流汇聚了,心情自然振奋。
还别说明教的前教廷人员相继洗心革面。到了如今,无论大金还是南朝,此时也都已真正不再把大明当假想敌了。因为打不起啊,大家都不是糊涂人,都有计算过得失。
即便是最好的征伐结果,也就是把大明灭了。
然后呢?自家经济就会立马崩溃,这样的战争谁愿意打?特别是大明时时流露出善意,及大明国会山安于现状的领土政策,都让两朝忌惮之心越来越淡化。
因为大事抵定,大明此后政坛逐渐进入互相牵制、互相妥协模式。国会山与内阁的较量,内阁三相和枢密院的较量,国会议员间的派系较量,都给了南北两朝以游说契机。
特别是在他们发现了大明国策的制定流程后,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与其和大明军队打打杀杀,或跟大明官僚不停扯皮。不如集中精力游说大明的国会议员!
在国会山上,即有不少人来自金国的地方背景,也有不少来自南朝的地方背景。作为他们的母国,这些人天然对金国或南朝感到亲切,对来自这些国家的商人、学子、官员关照有加,甚至对南北皇帝陛下充满尊重!
而他们作为国会议员,却有权在国会山立发起诸多提案,或发起否决某些提案!
一旦提案被通过,或被否决,那么即便是吕左使也无法改变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