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二部 干戚 第四十二章 编户的学问

第二部 干戚 第四十二章 编户的学问(1/2)

目录

大局抵定,大明内阁开始落实战后划郡工程。除最早划定的琅琊郡外,还新设北海、平原、泗水、东海、淮南五郡。除琅琊、平原、北海三郡是明王、左使等人封地外。泗水郡是以二次卫国战争中的“无主之地”徐州、曹州、邳州,加上滕州、兰陵、永城、砀山等地组建。东海郡主要取自南朝划出的淮安府租界,加上零星沿海岛屿组成。淮南郡是金国划拨的凤阳府租界加上滁州组成。

从此开始实行“郡、府、县、乡”建制。各郡、府、县的编户齐民也近完成。民事上以吕祖谦的乡间“保甲制度”为治理蓝本,制度上根据实际做了不少修订、简化。不过在民间组织结构取名上,吕祖安还是选择了后世更加通俗的“伍、保、甲、乡、县”的体系说法。

大致编户思路是以五户为一伍,然后要求一伍之众做到互助互保,多以军属、乡兵之家为骨干。然后十伍一保,五保一甲,五甲一乡,每县五到十五乡,人口三到十万人不等。

大县可拣选靠近水陆码头大乡设镇两三个。其中一个为县衙驻地,另外的一两镇个皆派驻县衙及乡兵机构组建“县府派出所”。协助县衙管理当地及周边保甲,调理民役、税赋及乡间民事。

更有负责县乡区域的粮食粜买,及岚山物品售卖的商户跟随进驻,左使管他们叫“供销社”。再者,保利学院也有派驻人员,负责当地县乡的学童义务教育等工作。

这个编制大约遵从了吕祖谦的执政思路,稍有出入的是吕祖安继续在其中施展了掺沙子的小动作。地方家族不但在联系的紧密性上被限制在五户一伍,更大的保甲乡体系里,大量启用退役士兵、退休官吏、工场干部等接受过岚山新型社会模式教育熏陶过的人,利于地方豪强的改变、分化。

其核心的思想,依然是吕祖谦“寓兵于农”的思路在主导。只不过把大兄的府兵制改为义务兵制,前者类似乡兵,战时为兵,平时务农。后者遴选强壮年轻男子,服兵役两年后退役为民。

虽然方法不一,却都是为了解决亢兵、亢费之乱。此外,在严密的保甲互助系统下,则人“必有所系”,心有牵制。在大患难时,“虽有奸雄豪杰,亦俯首而不敢倡”。这也是防范地方叛乱,或战场逃亡最有效的方法。

吕祖安在落实“伍、保、甲、乡”保甲制度安置流民同时,其实也在变相地承认地方家族势力基础上,顺手拆解了地方豪强的巨大家族。随你怎么巨大的家族,五户为紧密联系的上限!

大明上下都心知肚明,这是必须落实到位的政策底线,哪怕再次“打劣绅”都在所不惜。

随着大明内阁重心逐渐从战争、救灾模式转化成经济发展模式。各郡府县都在拼命向国会山和内阁要项目、要资源、要资金。

因为海州三卫在之前的经济发展中带来的示范作用,及内阁的大投资政策鼓励。新的大明各郡、府、县都是在救灾招收流民的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人口密度集中的区域,然后去申报到国会、内阁,图谋地方升级成卫所。

这样就能从国会、内阁争取到不菲的专项建设基金。而且以后铁路、驰道、码头,也会优先选址这些卫所。虽说卫所从此不再归属地方郡府,但这地理总是搬不走的。卫所发展过程中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是有目共睹。最先申报的当然还是海州府了。首善之区嘛,总是近水楼台的。

洪武五年,曲阳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集南北东西铁路、码头、驰道为一体的优势,很快就在人口、经济上全面碾压了盐仓卫、云台卫,升格为曲阳卫在所难免。海州府移驻石梁河。原来曲阳所辖西南区域新建东海县,改划东海郡管辖。这也算是在琅琊郡和东海郡之间上了点眼药。

金州为海外飞地,dú • lì在辽东半岛上,即与莱州、海津隔海相对,扼守渤海。又与登州、济州一起肩负钳制朝鲜的重任,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辽东半岛及朝鲜、倭国殖民地的物资的物资集运地,如今已是十分繁华。北面更是大明优质战马的牧养基地,说它涉及国运兴衰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