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二部 干戚 第十七章 武备(一)

第二部 干戚 第十七章 武备(一)(1/2)

目录

岚山太学、保利学院在教育上的不懈努力业开始见到回报。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被教育成合格的工商业者,各地的原材料也被成规模地运来岚山,整个岚山的工业基地建设越来越成规模。

其中,岚山的食品、机械工具、轻工制造,盐仓城的纺织、晒盐、渔业,驹山的钢铁重工、军工、造船,曲阳的商贸都有了长足的壮大发展。

到了洪武二年,甚至一些原先无法克服的精密铸造件,也都被一件件被攻破技术壁垒。阿掖山卧佛寺的大钟只是岚山精密制造发展历程中的前奏而已。

钢珠和轴承就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精密工艺的新起点。其实最初的钢珠制造还是相当困难的,先是制模倒入优质的钢水成胚,然后剪掉水口,再用锉刀修平。最后和一些圆润的小石子一起,放进轮式转锅中,密闭好后,全靠手摇震动转盘研磨,慢工出活了。

但是在第一批钢珠制成后,首要就是制作轴承。有了轴承,再配合稠化的油脂,一切动力系统的效率都会得到大幅进步。首先就是车辆加工技术的突飞猛进,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多数道路都是泥泞不堪,而且作战时要面对骑兵的机动性,战场上也经常需要穿越沟渠、田野。

作为农耕民族,之前在与蛮夷骑兵作战时,最大弊端不是面对面的接战,而是蛮夷骑兵利用机动性进行无休止的骚扰。一场仗打输了,步兵跑不掉,损失惨重。打赢了,步兵追不上,没有战果。

吕祖安既然把北蛮当成真正的对手,那么他就必须解决步兵的机动性问题。指望内燃机或者蒸汽机的成功,还需不少时日。那就先在车辆的轻便上做些文章,或者可行。

欧阳已经把之前炼焦时储存的副产物煤焦油分温都蒸馏,得到一些火油,和一些还没发利用的奇怪成分。但浓稠的润滑油的确出现了,尽管品质堪忧。

既然是穿货,就没必要再一件件苦等历史的发明奇迹。得益于轴承和润滑油的发明,使车轮、车轴的摩擦力大大减轻。而且转向车底盘也应运而生,可以设计新型四轮大车,或者非常轻便的脚踏三轮车。

一般的战车都是直接采用四轮宽大车箱。后面车轮巨大,负责载重的重心。前面两轮稍小,加了转向的底盘,使用牛马等牲畜拖拽。其载货量、行走转弯都甚是灵敏,必要时还有防甲护卫。

单兵追击、巡逻则是使用小的三轮自行车。正常状态下,后座的士兵完全可以采取作战模式前进。武器包含钢臂弩、手榴弹、长枪、短刀,应有尽有。反正车厢宽敞,便于携带。

二人一组轮换登踏前行。前面一人登踏脚轮,通过皮带轮带动后轮前行。后轮做的又大又宽,一般的小坑真心陷不住。再说即便陷住也无妨,车上人下来推出即可。

三轮车的出现,直接打破了骑兵在机动性上的垄断。更严重的是,养一个精锐骑兵的钱粮,几乎可以养活三个岚山三轮车兵。

一般来讲,马奔跑的速度大约一个时辰八十到一百里,冲刺的瞬间速度能超过一百八十里。而每次奔跑的距离大约是一百六十里,奔跑时间为两个时辰左右。

步兵的正常行军速度一个时辰约为十五到二十里,跑步冲击速度是三十到四十宋里,但时间不能持久。而三轮车的行驶速度一个时辰约五十到七十宋里,两人轮换登踏,可持续两个时辰。

三轮车速度虽然还是比马慢些,而且只能在路况良好的路面上行驶。但目前岚山都护府已经修筑了环形三合混凝土的宽阔驰道,在内线作战时,只要走准方向,那速度就相差不是太大。

特别是较长时间的作战追击时,对方骑兵即便双马轮换,那空跑也是很累的好不?何况就岚山那驰道以外的地况?被董煟等人连续整改了几年的横向田垄,也是战马能够快意驰聘的地方吗?

真要大规模追击个二三个时辰,三轮车士兵不过感觉劳累。而骑兵别说大多数会被追上堵截杀死,即便侥幸逃生的马匹,也会累残废了。

因此,吕祖安在利用辖域地形时,也是走极端。便于行进的道路拼命地用混凝土硬化平整,不利于筑路行进的道路两边就拼命地横向挖渠、挖湖、挖坑、栽树,人为制造骑兵障碍。

军械方面,经过一次卫国战争中的战场洗礼后,岚山都护府开始着手第二代军事器材的研发、改良等工作。首先提上日程的,就是步兵火枪的研发装备了。

在欧阳、张从正、吕乔年,及皇甫坦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军工部门很快找到枪管的铸造窍门。首先就是对材料的选择,枪管材料的要求不只是坚硬,抗压和耐温,其另一个必备特性要求是韧性,也就是说枪管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否则太硬会造成枪管金属脆裂炸膛的危险。

按照吕祖安的想法,根据历史发展进度看,青铜枪管应该是首选。但却遭到欧阳的耻笑。过去的人用青铜造枪管、炮管,那是因为当时条件下的钢铁铸造工艺落后,材料不过关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