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十四章 长歪了的契约论(1/3)
基于国债系统的发行需要,岚山都护府加强了对民间“契约论”的普及教育。主题就是大家相互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各自承诺,达成自愿遵守的协议。认真遵守锲约、协议的人就具备了良好的信义,这些人在岚山就会活得很开心。反之,信义不足的人在岚山就会逐渐被边缘化。
这事大概意思吕祖安知道,是吕乔年提出最初构思。因为吕乔年一直在军中做教化工作。此事说来很适合他这样的青年才俊施展才华手段,况且他的身份特殊,本来应该干出成绩。
不过吕乔年的性情更加适合书斋里的研究工作,整日和一群丘八厮混,心情着实不太顺畅。索性在第一次卫国战争后,趁着岚山都护府议会的组建,他便作为军中代表常驻都护府议会,负责议会对军务方面的咨询工作。这个职务内容比较倾向于军略趋势研究,因此甚至被婶婶欧阳嘲笑为“战略忽悠司”。
吕乔年在研究岚山军略之余,再次跟着婶婶欧阳和老道士皇甫坦研究化工与工业设计改造。最初还定位在制造行业的技术改进,然后就逐渐关注到制造控制过程中流程控制与监督。
那么,如何让制造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得到详实的记录,从而保证整个制造品质的稳定如一,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工艺话题。吕乔年在经过仔细量化分析后,终于开发出一套相对专业的品质监控制方法,专门负责对制造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记录、归类、分析等工作。按照吕祖安等人的看法,吕乔年的这项工作堪称划时代的管理创新,还特意给他申请记功奖励。
议会在仔细咨询过吕乔年的创新成就后,也是非常振奋,此后岚山制造的品质就有了真正保障。举一反三历来是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议员们的最爱。
因为早期岚山都护府议会的组建异常顺利,也因为岚山都护府成立后这两年多的发展迅速壮大。以至于因为自觉对岚山发展居功至伟,开始自居岚山臣民“衣食父母”的一些国会议员们,别开生面地想到要模仿吕乔年的品质控制系统,给每个岚山臣民建立一套“信义档案”。然后定期给他们打分、评级、归类,指导他们遵守法纪,提高个人信义。
这些社会责任感极强的议员们希望能把自己的福音传播给每个岚山臣民,获得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拥戴,使岚山真正做到由上到下的“万众一心”!
这自然是出于最美好的崇高愿景,议员们未必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产生的其他后果,甚至连内阁都觉得这么做的确有益社会风气的改善。在他们看来,一个更好的管理系统,只要有效果,就可以继续推广应用。吕乔年的品质控制系统既然能适用工业管制,自然也适用民间管制。
当然,内阁也注意到对具体操作手法的微妙修正:表面看这都是一些细节,比如今天你救助一个人了,算你有贡献,加分。但明儿你遛狗时忘记栓狗链,结果你的狗咬人了,减分。
分数积累多的人会获得上级的奖励,比如一次升迁、加薪机会。或一张子弟优先读书、编伍的通知。或参加一次地方议会的旁听,见到很多你平时见不到的大人物。甚至只是在你家大门上挂一面“积善人家”的奖旗。
而分数少,甚至积累到负分的则会被上级列入黑名单,受到整个伍保甲乡体系的严密监控。渐渐你的家人、同事、同学、邻居都开始对你另眼相看,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并记录、汇报给保甲乡里。你从此别想安心去进学、务工、经商、出行,甚至你连旅途住驿站的资格都没有。
议员们把这叫做“个人信义”。计划先在岚山、盐仓、云台三卫和曲阳城试行,估计明年就可以普及到都护府的七县全域。
这个想象力丰富的国会提案让吕祖安有点傻眼,完全没想到来自后世的那些奇葩玩意也会在这个时代的岚山都护府破土发芽。这还真不是他捣鼓出来的,但也真是从他的理学系统里衍生出来的,尽管这棵小苗明显长歪了。作为底层小人物,在前世时空里,吕祖安可是相当反感这些破事。
因为在他看来,你本来简单活着就好。结果一个懵逼不小心就上了某个莫名其妙的“黑名单”,从此被封博,被快递,甚至还要被吃茶?一出门就要顶上阿赖恶名,忍受别人不怀好意的关注。总之,你的生活忽然就举步维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