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五章 郝定的军旅诉求(1/3)
早在淳熙九年前,岚山就已经在流民的青壮人中,拔选三百人组织岚山卫队。后来逐渐扩张规模。到了淳熙十二年,脱产的专职卫队战兵达到一千余人。另外又组织了二千六百人半脱产乡兵。
淳熙十二年再次拣选青壮,把卫队扩编到一千五百人。经过李成之、吕轻侯、朱棣等人一年的训练,到淳熙十三年初,这一千五百余人的岚山卫队,已经足以支撑一场小规模的区域战斗了。
等到淳熙十三年春天,吕祖安决定把军事力量规范一下。他参考了当时两宋及后世的编伍方式,更加重视军伍的士气、军略的强化。队伍配备了都虞侯督导军纪,增设录事参军用来参谋军事。又在张从正等人的不以为然下,坚持招募些戏子优伶,组建了一个小型文工团,说是要鼓舞士气。
总体成军思路是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人,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兵担任。五伍一什,另设什长一人,编制二十六人。五什一队,另设正副队率各一人,编制一百三十二人。
五队一都营,另设正副都官各一人,都虞侯一人,编制六百六十三人。五都营一指挥旅,另设正副指挥使各一人,都虞侯五人,录事参军一人,编制三千三百二十五人。
五指挥旅为一统制司,另设统制使、都虞侯、录事参军、卫队、工兵营(指挥旅编制)、斥候营、火炮营、医护营等直属队伍,编制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人。
都统制司属于dú • lì军伍的最大编制,军事长官为游击将军、游骑将军、昭武校尉等准将、少将级别。再上面那就是根据需要组建军团,由经略使、节度使等高级将官负责方面的统战。
那个军职设计就很多了,所谓“一骠、一卫,一冠、一怀,三国、四威、八远”等将军号。不过这些高层的职务都属于零时差遣,不做正式编制,防止他们在军中做大势力。
当然现在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士兵给他编制,但未雨绸缪,吕祖安认为还是非常需要的。比如先在流民营的管理中试行一下?张从正等人早都见惯了吕祖安的各种瞎折腾,爱咋咋,都随意吧。
淳熙十三年冬天,吕祖安最后的计划是花两万贯大价钱从辽东采买了一百七十匹战马,在这一千五百主力中抽选一百三十二人组建特种斥候部队,交给吕轻侯带队训练。
再以剩余的八百六十八人为骨干,把原的间歇培训、半职业的两千多厢军中抽调一千八百余人,扩编为禁军四个营两千六百五十二人,这些训练就是朱棣及他的小伙伴们的营生了。
此外,方远山、吕康年、戚如琥的“水师”也编制了一百三十二人。可怜此时岚山水师的全部家当不过十余艘快散架的“轻舟”而已。稍微结实点能用的,早被乔行简拿去当货船搞运输去了。
这样主力禁军就能达到两千九百一十六人。而原来的三千乡兵中,除了编入禁军外,另又补充到四个营二千六百五十二人的厢军操练。
乡兵系统也扩张到两个指挥旅六千六百五十人的规模,不过乡兵主要还是在战时协助做战场后勤工作,平日较少操演,大约一个月两三次的节奏,熟悉列阵、行军命令即可。
原因也很简单,目前整个军事体系人员接近一万两千人,真正战力五千五百人左右。几乎是全民皆兵、穷兵黩武。真的再要把乡兵也脱产去训练,岚山可能就没法继续维持生产了。
郝定在家里排行老八,父母不懂计划生育,越是家穷,越能生孩子。他父亲却又没钱养活这么多儿女,上面几个哥哥陆续亡故,到他懂事时候,不但父母都没了亲情锐气,家徒四壁也算标配。
前几年,家乡泗水被黄河水夺道淹了,娘亲染病奄奄一息,父亲干脆弃家逃亡。郝定才十来岁的孩子,哪有能力dú • lì生存?何况还要照料重病的娘亲?
幸好刘二祖在此地发展教众,为人四海仗义,就瞒着上面帮他入了明教名册,算是编制人员啦。从此可以找点干粮孝养娘亲。此后刘二祖又寻医问药,算是救了他娘亲半条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