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二部 干戚 第四章 钢铁时代的崛起

第二部 干戚 第四章 钢铁时代的崛起(1/2)

目录

“总体上,要在十二年二百九十五万贯岁收基础上,十三年需要达到四百万贯岁入。去掉粮食的外购开支,本年度需要积累到三百万贯本金,保利钱庄才能发行一千两百万贯银票。

最重要的是,十三年一定要把炼铁、炼焦的事情办好!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咱们到这儿来辛苦创业,可不是为了当地主老财的!”

这是吕祖安在淳熙十三年初的岚山内阁会议上定下的年度工作基调。但这个年度计划在私下里却遭到乔行简、葛洪等人的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至少要达到六百万贯,才是正常的岁入目标。市场的需求在那摆着呢,如今保利银票已经一票难求了。

而乔行简在经过细致梳理后甚至认为,如果能在各处细节上做的更完美些,把南宋那些敛财制度全盘照搬过来,推行椎场、专卖制度。然后保利钱庄的银票发行再激烈些,生产效率计划制定的更激进些,人工支出更节约些,他有把握在淳熙十三年完成八百万贯的岁收!

最终却是淳熙十三年的岁收被定格在四百四十万贯。因为粮食丰产,加上新买土地的收益,实际上,岚山对与外来粮食的依赖是有所降低的,虽然这种降幅小的令人绝望。

无论如何,今年流民继续增加了不少,田地却没有进一步的开发,因为周围没地了。粮食的进口花费依然达到一百万贯,再去掉其他支出,岁积达到二百九十六万贯。

这说明吕祖安的数学能力远比乔行简、葛洪他们高明很多,因为很多“模糊算学、统计学、概率学”等数学原理可不是乔行简、葛洪这些从小只接触过九章算术的青年才俊们能够理解的。

说道教育,眼下岚山缺乏的不是市场,而是熟练的工业工人。欧阳虽然在前几年断断续续地办过一些培训班,但因为半途的明昭山之行,培训班收效不大。岚山此前的做法就是吸纳大量流民,再从中遴选出足够的工业人口。剩下的人口则靠买地安置农业,多少缓解些粮食自给的压力。

不过岚山发展到眼下规模,这两件事就不再是简单用钱就能解决的了。土地不可能无限量采买,人口也不能无限量增加。说到底,岚山目前的身份,只是一家挂在阿掖山卧佛寺名下的庄园而已,至少在金国地方政府的备案里是这么定义的。

更要紧的是这些流民还急需大量的专业、基础培训。指望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流民马上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线工人,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需要更加规模化地举办各种文化、技术、纪律等类基本知识的培训班。貌似保利商社那几个撑门面的家伙可以利用起来啊?

要说保利商社成立后,除了在股权分配上发挥作用,囊括岚山所有农工商产业的所有权外,其它能做的事情寥寥无几,索性几个人就此创办一所“保利工学院”,山长由主管民事的宋濂兼任。

最初是利用晚间集合工人过来参加“夜校补习班”,一个时辰的学习雷打不动。但是哪天赶上张从正这种胡侃起来就没谱的“教习先生”,那么大多数工人就要睡眼朦胧地附和他的精神焕发。不附和不行,就张从正那嚣张性格。你敢让他没面子,老张绝对会让你没法结业,再来复习一轮吧你。

说实话,要不是后来欧阳给这些流民加熬了一餐稀粥,估计“夜校补习班”后面连生源的组织都成问题。边学习、边熬粥,学习结束了,米粥也就熬透了。

不然呢?终归不是所有人都有崇高理想和目标的。特别是那些识见短浅的流民,俺们过来难道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吗?咋还要这么劳心费力呢?岚山工业口的劳力们已经怨声载道了,白天忙活五六个时辰,晚上还不得清闲!话说这“夜校补习班”能顶饿吗?

事实证明,张从正的胡侃只能满足极少数流民的精神需求,大多数流民更加青睐欧阳晚上的那锅稀粥。所以还是欧阳的回答正确:“夜校补习班也能顶饿”!

把“夜校补习班”变成“夜宵补吃班”就是欧阳的答案。

但无论怎样占用晚上时间,终究还是要靠压缩所有人的工业时间、精力才能真正出效果。而这种投入,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近期的工业人力的供应。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眼光长远的判断题。

为了更加展示保利商社的这种长远眼光的能力,“保利工学院”继续在白天开班,学员就是流民中的那些暂时没有劳动能力的小屁孩们。他们的教习先生则是时少章、郑清之,甚至吕延年、吕安年、刘全、曲成这群同样没到法定工作年龄的小屁孩。

学习原则一样采纳欧阳的“学习顶饿”原则,学习成绩与稀粥的数量挂钩!如果横向比较学习效果,大约南北两朝的学子,单纯在学习进度上,可比“保利工学院”的少年班弱爆了。

随着明招山众人纷纷到位、熟悉作业,到了次年开春,在欧阳等人使用牲畜拉磨、齿轮组合的提速技术应用,解决了鼓风机高速稳定的强劲吹风后,岚山炼焦炉正式开张。

将民间不值钱的石碳堆积炼焦,一石焦炭用煤石五,所费一贯。而所得焦炭无烟,耐火,热量大。此时民间木碳售卖一贯,看起来焦炭并无多大利润。但此外还有焦油五斤可得,这可是好东西!虽然一时找不到用途,欧阳还是专门砌了不少池子,把它都收集起来。

岚山主要炼焦目的是用来代替木碳炼铁,提高炼铁的炉温。而在炼焦过程中,所得燃气再通过烟道输送到附近的炼铁炉,可用于再次提高钢铁的冶炼温度。

新的炼铁炉技术更是由欧阳参考了后世的土高炉设计,炼钢则是参考了平炉设计。得益于焦炭、鼓风机的使用,和这个时代的小家子炼铁技术相比,岚山所得钢铁的效率、质量都不可同日语。从此拉开岚山大炼钢铁的历史序幕。

此外,焦炭还可以在斥候行军中代替柴草,那玩意热量高、不冒烟,利于隐蔽好不?

“钢、铁、焦”三炉一开,对于铁矿石、石碳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目前还只能通过南方走私取得,所以开工效率有限。徐州的微山湖畔倒是有个利国监,奈何目前被金国卡住,反而不便。

其实这个时代里,焦炭、优质钢铁的生产工艺虽然繁琐,但也不算稀罕。铁匠可通过反复折叠锻打炼制出刚柔兼备的军工利器。大体上,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们缺的或者并不是炼铁的技术本身,而是对钢铁需求的想象力不足,反过来限制了相关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岚山的高平炉炼钢技术只是将原本昂贵的钢铁成本白菜化,从而拓展到新的使用领域而已。

随着岚山重化工的启动,岚山船运近乎八成都投入到铁矿石、石碳、硝矿、石灰岩、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走私。每月提供给岚山一千六百石铁矿石,一千六百石石碳,一千石硝矿石。此外,每月还要进口粮食三千石,红糖六百石,及其他各类战略物资的输送。

麻烦的是每月的输入都是大宗货物,输出却多是精致奢侈品。水泥销量因为这个时代用途的限制,其实在经过初期的一个发展小高潮后,后续并未如吕祖安意料的那样成为岚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增量了了,远不能和雪糖、香皂、烧酒等产业相比较。

运力上的分派不均让乔行简头痛不已,为此岚山又特意加大了一些地方特产的后加工技术。精盐、咸菜、咸酱、咸鱼、干海带、水泥、石灰、陶器、瓷器等物拼命低价倾销出货。

这些玩意不需要太多外部资源,多是就地取材简单加工,技术门槛低。许多不能从事精细作业的流民闲着也是闲着,继续找活给他们干去。

农业口说的好听,其实是三四万人忙活七八万亩田地,能有多少事情做?更多时间都在各处帮忙、瞎转,再或者就被张从正、欧阳这种新型的地主、老财忽悠去帮着造房子、修围墙这些乱七八糟、公私难辨的营生,窝工不是一般的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