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五章 未来国体选择(1/2)
淳熙十一年九月的鹅湖二会,让吕祖安第一次真正系统地阐述了来自后世的科学思想。来自千年后的科技知识,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教育体系、方法,是后世那个时代的教育精英们归纳了数百年才逐渐形成。
“理论结合实际”的演讲方式让人耳目一新,“白日飞升”更是年度最大噱头。
吕祖安虽然在前世里只是个大专生,算不得什么。但他所依仗的,无一不是跨越千年的先进知识体系。此时经过他自己三年多的精心归纳、嫁接,以及吕祖谦的悉心指导,一鸣惊人自是必然。特别是此次鹅湖二会,基本就是给他量身定做。
鹅湖二会一举奠定了吕祖安在吕学中的第二人地位,尽管他的书法依然写的奇丑无比,但又如何?吕某人可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圆满”是学问进步的最大敌人。
更难得的是,籍此鹅湖二会风头,吕东莱趁机将名下弟子,如乔行简、葛洪、辅广、李大有、李诚之、戚如琥、戚如圭、叶秀发、王介、时沄、时少章等尚未入仕的青年才俊人一起转手交给吕祖安带去岚山使用或教导。并自家六岁儿子吕延年,也都托付吕祖安带去岚山抚养。
而丽泽书院的山长吕祖俭及儿子吕乔年、吕康年,教授王深源及儿子王洽。已经自办书院的楼昉及幼年弟子郑清之,叶邽及弟子朱质、徐桥等人也纷纷宣布与吕祖安的岚山共同进退。
再嘱托吕祖泰把家族生意也一并做股入岚山,然后留下吕祖俭负责居间监管、调和。自己与朱熹一起,带着侍候起居的弟子汪大度、汪大章,乘一叶扁舟南下台州,钻研物理实验方法去了。
朱熹的长子朱塾因为张从正的医治调理,现在已几近康复。此次也一并回去侍候朱子,说是年后就会携带潘家娘子去岚山建功立业。
吕祖安大是感慨,想来那些瞎编朱夫子扒灰的混蛋们该去另寻故事结尾了,也是好事啊。
如是迎来送往的忙碌几日,吕祖俭、吕祖泰约齐一干明昭山才俊过来拜见吕祖安。
按照吕祖谦的吩咐,此时吕祖安已经是这帮弟子们的“班主任”了。当然,要是今日之前人家不认他这个师父,吕祖安也无话可说,吕祖谦更加不会勉强。
然而这帮子弟子经过三年多的交往,心下早已认吕祖安这个师父,因此并无意外的弟子流失。连朱熹的儿子朱熟辞行前都要先行过师礼,约好归期呢。汪大度、汪大章更是早早占了弟子的位子。而剩下这些弟子的才学气度,可没有比他们更加庸碌的。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此日之前没有离开,那么今日之后就没有离开的机会了。这帮人算是被吕祖安轻松拿下。此后一生,只要自家不想身败名裂,只要吕祖安不提前早亡,那他们就脱不掉吕祖安弟子的外套,别人也不敢再用他们。
换句话说,这些人,此后就是吕祖安的“黄埔嫡系”了。
待众弟子们纷纷见礼之后,大家落座看茶。吕祖俭请他做个训话,吕祖安却摆了摆手:
“诸君,你们可能多少听说过岚山所欲、所为,甚至不少人还曾去过。但你们还是不完全知道我们此后要面对的艰难和险阻。总之,很多时候是要掉脑袋的,有时则会声名扫地、身败名裂。还有时会与你们内心知见冲突。
你们都是明昭山才俊,若不走这条路,想必将来仕途成绩风光无比。甚至封侯拜将、登阁入相也等闲,那么现在做好入我门下的准备吗?不必说报答东莱先生的话,一切只凭本心吧。”
众人沉默良久,乔行简执礼问道:“如是我师,我辈可要抛去良知、屠戮天下?又或要背弃家国忠孝,助纣为虐?再或者揭竿而起,覆灭大宋?”
“都不需要。但是我辈的事业风险极大,牺牲在所难免,被人误解也是寻常。”吕祖安道。
“如此,乔行简拜见师尊!”乔行简退后一步,庄重大礼做辑。其他弟子也再无疑义,纷纷见礼。吕祖安一一请起慰言,忽然灵机一动。
这些混蛋的忠孝思想很严重,现在虽然拜师了,可以后行事起来,难免还会顾虑南宋的利益。何不用皇帝的名义把他们的思想敲定?当下待众人坐定,吕祖安顺手摸出随身带的那枚黑棋子,也不管在座的众人认不认得,只管高高举起:
“有圣谕。”
众人刚刚坐定,连口茶都还没来的及喝呢!顾不得狼狈,纷纷起身再次作揖行礼。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吕祖安暗暗得意。
“学生嘛,三天不打,上梁揭瓦。”做老师的不会折腾弟子,那岂不是身入宝山而空手还吗?前世那些教授,哪个不是乐此不疲的?
“上谕:许将仕郎吕祖安行屏障山东、两淮事。天子出内府钱十万贯以助。”
这口喻其实很牵强,把两件事挤到一块说了。而且孝宗并未亲口说出“屏障山东、两淮事”的话语,但那意思的确无二。吕祖安只是代他把心思和事实说出而已,也不算假传圣谕。
孝宗入股钱庄的事情,瞒得外面,将来却不能瞒过这帮弟子。想让人家真心实意的干活,那最好就不要让人家不清不楚,最后离心离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