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四章 搅局的张从正(1/2)
在这个时代里,即便是吕祖安和欧阳,想要完成这些实验项目,也要提前数月归纳、分析、筹划、准备。可以说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所为的,不过是在吕祖安演讲过程中偶尔展示那么几个瞬间而已。除了吕祖安,如今世上自不会再有第二人有此耐心做这等无聊之事。
即便再不认可吕祖安观点的人,今日也只能哑口无言。除非你能拿出和吕祖安理论相左的实验内容。所以,吕祖安今日阐发的一切的理论,他人其实根本无法辩驳,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曰“实践”论
“物理之道,随其理一运行,不以利行,不以弊顿。何谓之?所言“利弊”者,人欲也。
恒古以来,天地横梗无穷极也。日月循环往复,可曾因尧舜立而日月长明?可曾因桀纣生而漫夜无光?当此无你我时,天地之理一亦存否?
天地理一固存也,然非为你我存也。天地理一常在也,而你我不常在也。
故圣人必明其理,证其迹,顺其势,得其用也。
我汉家据此山川形胜,已历数千年矣。燧人取火、神农制药、黄帝立族、颛顼五服、尧舜教化、大禹九州、仓颉造字、孔子春秋。
观我中国先民一路荜路蓝蒌、砥砺前行,察天地之理一,巧人力之我用,方有今日中国之大、华夏之美也。此皆圣人巧夺天工,理一之功也。
今日之你我,固不必再穴居钻木刀耕,赖先圣之德泽也。然后世之民,又将承吾等何德泽?或曰:吾证理一愈多,后人得之,知识愈多,明理一者愈多,则我汉家后世生机愈盛也。
又或曰:天下万物无穷多也,则其理之变数何止万万千千也?一人之力,欲穷“物理”变化,不知凡千千万万代也,则于今事何补?
曾子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吾以为,“物理”之妙,皆修身、齐家、济世、强国之大道也。不可畏“物理”之难而弃证其源。一人之力或有时穷,吾以百人、千人、万人、代代人证之,可乎?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又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神农氏便是格物致知的圣人典范。
朱子亦曰:万物其理归一。今吾只寻一物格物致,亦当至于理一也。壁如子和从岚山坐船来明招寺,辛君于临川坐车来明招寺。其始不同,而其终大同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物理之证,在于实践。吾当知而行之,行复知新,此谓“知行合一”也。”
趁热打铁,吕祖安继续推销他的其他理论、主张。
吕祖安的论调,基本符合吕氏“博杂不润”的学术风格,和理学见解的主张大义。
其名义上是在朱子理学的观点上有所寸进,但其实已将陆九渊的心学,陈亮的功利主张囊括一空。尤其是关于物理的实验方法,不但新奇有趣,也大合陈亮的实干思路。
而且吕祖安并不像他们平时论战那样空口白话。吕祖安几乎在每个重要的论断成形时,都会有相应的实验案例现场表演验证。包括那个著名的“白日飞升”热气囊实验。
因为前面的物理实验做的非常圆满,效果好到空前热烈。那么后面一些干吧吧的“伦理”说教也就能够被人继续接纳、理解了。
其五曰“心”论
“何谓心?何谓我?我欲何往?吾以为不外“求缺”而已。人之能思辨、能坐卧、能异于顽石者,不外“有缺”而已。而人之“有欲”,便因“有缺”也。
何谓“有缺”?壁如今有一棋盘,纵横一十九线,以黑白之子对弈。弈局不同,棋势变化亦自有万千也。然若先将黑白诸子填满棋局,则无论对弈者谁,棋局终无法变化也。
大函之数五十,用四十九,遁一也。
遁去后则“其用有缺”也,因为“有缺”,便有不安,便想弥补,便要“食色”。
子曰,“食色,性也”。性者,“欲”也。欲之始者,在于“补缺”,一切补缺,在求“长生”也。长生者,大涵之数五十圆满无缺也。
秦皇汉武,欲寻肉体长生,非常人之所求也。然百姓平民,欲求子孙多福。豪门巨富,欲保家族绵延。此辈所求者,乃欲神魂长在、子孙祭祀而已。或曰,此亦“长生”之道也。
故一切人皆因“有缺”而生“欲”,因有所“欲”而有所行,因有所行即有因果生。
故曰:吾乃“吾欲”之一切因果导向也。
吾欲生长之地,在我心也。故我之因果,也全在我心。然则如何推演、知晓?
今有陌上菊花艳丽,吾观之而心生欢喜。当吾闭目时,菊花何在耶?然吾在也,故吾虽闭目不见菊花,亦知眼前菊花之艳也。
何哉?此菊花已置于吾心也。
故曰:吾在,菊花在,吾见之,故吾能见菊花之艳丽也。
吾离去,而固知此地有菊花艳丽,吾心知也。此即理一可证也。
故知“心乃欲之始”也。心者,理一也。”
其六曰“四民”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