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二十九章 时空撬动了(1/2)
三言两语间,就把吕祖安所思所想的方方面面,全都关注到。吕祖安心下感激,果然东莱先生君子风度。怨不得那朱熹、陈亮、陆九渊、叶适这些互相看着斗鸡眼的学问大家,到了吕东莱这里,全都和风化雨。
吕祖安的此行打算,其实吕祖谦隐约看得出来。虽然还没说破,但已经针对吕祖安的薄弱点上,在各个位面上开始落子,这无疑是在对吕祖安诉求的正面回应和支持。倒是吕祖安就时时显得鸡肠气短、急功近利的小家子气象,所以才要好好“治学”。
若论人格之高雅,当世的确无逾吕东莱矣,吕祖安慨然长叹。
回到住所,就看见吕轻侯在等自己,也是一脸的古怪神情。
吕祖安颇感诧异,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轻候晚间初见大伯吕祖谦后,竟是从吕祖谦身上感觉出不小的压迫之感。而当世间,能给他有这种压迫的,原本只有舅舅乌延查剌一人!
便是义父吕祖安,那也只是亲情之感。
于是晚间和义父、义母说过此事后,他们一时也颇为诧异。还是吕祖安苦苦思索后才问道:
“轻侯,你舅舅乌延查刺现在多大年纪?”
“大约四十有五吧?”
“是了,你大伯东来先生也是四十五岁。若是俺所料不差,或许你舅舅的生辰八字都与东莱大兄一样呢”。吕祖安不确定地说,又对欧阳说到:
“还记得以前一部关于反向人的影片吗?世间总两个人,纵使相距天涯海角,可他们依然互为因果,两人相合就是一个因果的循环。这或是一种太极理论。
你这方面多一点,他就会少一点。你若孔武,他就病衰。你若睿智,他就笨拙。你若走运,他就倒霉。你若富有,他就贫穷。这可能因为他们人生的结构属性互为阴阳,却终于归一的缘故。
轻侯的舅父堪称两朝武学第一人,而大兄的文采当世怕是也难寻第二人。二人都是人间之雄者,恰如两锋并立也。
偏偏这个身体刚强了,那个便要羸弱。这个知识渊博了,那个便要粗豪。而其精神世界,却又同样强大、威严,这才令轻侯感到压迫啊!”
“世间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吕轻侯大感哑然:“那做俺的反面人那个家伙,他的今生岂不也该要悲惨无比吗?”
吕轻侯一声感慨,却让远在西夏国的宗室弟子李遵顼打了一个哆嗦。
要说这李遵顼是西夏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也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史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到了1203年,体质一直非常文弱的李遵顼科举中了状元。然后在1211年8月12日,李遵顼废襄宗自立西夏国皇帝。
在他任内,全盘承袭襄宗自取亡国的政策,发兵侵金。不幸的是,西夏军备废弛,因此不断战败。反而没有令李遵顼知难而退,愈败愈战。由此民怨四起,国力日衰。
他的御史中丞梁德懿就上书说:“国家用兵十余年,而田野荒芜,民生涂炭。虽妇人、女子亦知国势危殆,而大臣清歌夜宴如故。昔日太子毅然陈大计、献忠言,实不得已尔。请诏太子复东宫,则臣民悦服、危者得安。”李遵顼大怒,革其职,驱离朝堂。
恰在这时,蒙古成吉思汗指令孛鲁准备领兵灭夏,西夏国顿时大难临头。1223年12月,李遵顼在蒙古威逼下,及朝内反对声中不得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自称太上皇。
李遵顼以文弱书生夺西夏帝位,又是状元之才。他的个人能力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但他的治政思维却是一塌糊涂,居然也会联蒙伐金?
由此可知,他与宋徽宗、金宣宗、宋理宗、以及后世的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等人,都是一路货色。属于“万般皆会,唯独不会当皇帝”的代表。
若说起这几个读书皇帝的各种不舒服,其祖师爷,怕还要追索到王莽这个同样爱好读书的“圣人皇帝”身上。而这些聪明皇帝所作所为,也再次论证了“读书人不适合当皇帝”的论断。
按照吕祖安的理论推敲,或者可说,吕轻侯与李遵顼之间,就属于典型的“反面人”关系。李遵顼以状元文人篡位当皇帝,然后就可命地胡乱折腾西夏,大失民心。吕轻侯却以武功震慑天下群雄,最后更以屠龙枪专业猎杀各种混账皇帝。而且还杀的理直气壮,令天下人万分敬仰。
三人闲聊,吕祖安自然不会关心远在西夏的李遵顼,也决想不到他到处寻找的“杀皇专业户”此时就在身边坐着。大家只是胡乱地连声感慨一番,吕轻侯自去安歇不提。
欧阳却又道:“难道你与轻侯,便是没有缘法了吗?你们体质、来处、性格、见识无一相类,偏偏又面相、秉性中颇有相通处,而且那份亲情感觉也绝不是作伪,这又如何解释呢?”
“呵呵,我与轻侯的家乡都在海曲、石河附近。在那个时空里,那里的吕氏近千年都没有迁徙过了。所以,或许轻侯才是我前世的先祖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