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十七章 穿越指南(2/4)
而对于西北方向,则要扼控长安、洛阳、太原、忻州一线,最起码潼关、汉中、灵寿要抓在手心里。基本来自西夏、云中的威胁就尽可挡住。
那么对于大宋来说,最好的都城在哪呢?吕祖安认为庐州就很好,当然位置可以建的更偏南一些。
西面是西大山,再往西就与六安靠相勾连,靠着大别山脉,天然险阻。东南面是巢湖,勾连长江水系,物资钱粮的调度得到保障。再把庐江抓在手中,同样是天然险阻。东面是滁州众山,再往东就是洪泽湖、高邮湖、运河一线,有什么问题吗?
至于当面的北方,自然是寿州、颍州、濠州一线,水系复杂的淮河流域,天然限制骑兵战场迂回的好地形。更靠北就是黄河天险,所以安全方面是没得说了。
而淮东、淮西平原也是天下粮仓,就算不足以自足。还有巢湖勾连长江、运河水运,甚至南北东西转运皆可依赖长江、运河、东海的大通道。地理上也更加处于帝国的中心地带,人物出众。做那种汉唐武功的帝国之都,或稍显文弱、内敛些。但做两宋这种文华帝国的都城,还是可行的。
此外,两宋的不幸还在于他周边国家不巧都处于强盛时期,辽国、西夏那个好相与的?即便新兴蛮族,也全是开挂的节奏。不说金国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蒙胡都一直打到多瑙河呢!
而两宋时期,正是新兴文明的幼年期。一些旧的生产关系被摧毁,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成型、完善。旧的科技、武备日渐松弛,新的火药研发尚未成熟。概而言之,两宋正处于文明化蝶的关键时期,结果被一些开挂的蛮族连续捅刀子,呜呼哀哉,这只能归结于运气太衰。
至于说两宋的自己作死,那也是数不胜数的。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君子,都是一代人杰。然后呢?一个搞计划经济,要强国富民;一搞资本主义,要富民强国。
两个主义中,其实随便哪一个坚持个数十年,都会有显著的成绩出来。结果却是两派反复折腾几十年,基本国策都摇摆不定,那还能有好事?到了徽宗那个败家子时候,帝国已经千疮百孔了,依然党争不断。这种王朝不亡国,宁有天理乎?
再就是两宋的“祖宗安置”之法。坦率说,这种制度在当时非常必要,行政、财务、军事、监察四套班子的体系运作,也并不比后世的小米逊色多少。唯一偏差的,就是矫枉过正。
五代十国的武人乱政结果是十分可怕的,直接导致生灵涂炭。甚至石敬瑭为了过过皇帝瘾,连燕云这种关乎国运的地方都能拱手送人。可以说,武人短视造成的危害远大于文官的腐败。
如果两宋在建设了四权运作、摒除武人干政的基础上,提升武人的荣誉感,完善军队都统制司以下的基层军伍管理、训练、及稳定,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后世的现代文明都这么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