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一部 煮海 第十章 兴业

第一部 煮海 第十章 兴业(1/2)

目录

次日一起召集众流民,把后面的计划说了。众人见刘二祖表了态度,也都无话可说了。

到了次日,果然就有几户人家过来辞行。他们其实家住的并不远,只是贪图这里每日两餐免费衣食,自然不愿意举家成为什么桃花岛的庄户。

还有一些流民,已经过惯眼下虽然朝不保夕,然而又有口热粥喝的懒散日子。听说以后要出了力气才能喝粥?

那哪成啊,俺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啊。啥?不干活还不留饭啊?

切!乃翁生在天地间,此处不留爷,爷自别出去!这周边也不是只有你一家在施粥,乃翁去也。

如是十停流民,倒是走了三停。

剩下的几十户那都是真正流民了,又以石河县的流民为多。这本来就是他们家乡,如今又能去哪呢?至于说出力气赚吃食,难道在家时就不要出力耕田了吗?

而且这些日子跟着吕兄弟夫妇,看着他们的一些防疫手段,听着他师门的一些传奇故事,对这夫妇还是很有信心的。桃花岛就很好啊,到了别处,还不是也要给人做牛马?

吕祖安也不多言,与刘二祖一起妥妥安排好离去众人,再将剩下的人家做个登记。身边并无笔墨,这也难不住他,将草木灰中捡些木炭,就写在山岩的一块青石板上。

后来这块青石板被人保留下来,成为岚山创业的重要史实材料。而在这块青石板上留下姓名的家族,自然也代代功勋。那是很正常的,岚山的原始股权需要一代代继承,自然功勋也就代代留传了。

其中最为尴尬的,却是霍一的后人,这个家族每年都要到国会山上闹一出正名提案。至于原因,无他,因为他家参与岚山创业的祖宗原名叫“霍一”,后来吕左使在开展流民营“学习班”的时候,一时兴起,给他改名叫“霍仪”,认为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本来这是好事情,能让吕左使青睐赐名,那是俺们霍家祖宗的运道。可这块青石板上,霍家祖宗的名字写的依然还是“霍一”。

这事就有点欠妥了,因为后世的人不学无术,很容易把“霍一”和“霍仪”当成两个人看待,这非常不利霍氏家族的发扬光大。因此他们就提案,想把青石板上“霍一”的名字改成“霍仪”,名正言顺嘛。甚至,据说,当年他们都争取到吕左使的同意了。

“这可不行”!国会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是大明创世时最早的历史文物,怎么能随便更改?喔喔,今天你家改动了,明儿是否还有人要求加个名字啊?你们意欲何为呐?因此,国会山的决议是:“这块文物一字都不许动”!

霍家的每次提案表决都以绝对劣势铩羽而归。霍氏后人明知道改字无望,可还是要利用自家在国会山的议员身份年年提案,年年被否,然后继续年年提案。这事就像后世小米的圣诞火鸡一样,成了岚山国会的一个年度表决传统,此后绵延数百年不绝。无他,霍氏家族欲借此自重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如今被作者提前抖落出来,也不晓得是否泄露了剧情或天机。总之,就当时而言,最觉得自家占了大便宜的人不是霍仪或霍一(其实真是一个人),而是刘二祖。

刘二祖见吕兄弟居然写得不少文字,更为儿子刘全感到欣喜。天爷爷啊,想俺老刘家,那祖辈都不认得字啊!此后也能出读书人喽。

初步登记下来,共得四十二户。其中青壮男丁三十一人,老少男丁四十九人,妇女三十八人,孩童十七人,羸弱老人十一人,合计户口一百四十六人。

吕祖安既然已对流民营有了基本数据,接下来就要设法开启金手指赚钱了。当然,还是那话,开头俺可以,后面的事么,娘子您请。

欧阳也不含糊,根据目下条件,听吕祖安大略说了些适合目前生发的科技项目,就拌着指头说起科技的实现路径。加上旁边狗头军师不断捧哏,居然一夜功夫,真的整出一份计划纲要来:

“其一曰要盘点流民营人力多寡,劳力几何?粥场钱粮还能支撑到几何?营地的地利如何?

因为要劳动,便不能再每日两餐稀粥了。粮食需要按照青壮男丁斤半,老少男丁、妇女一斤,孩童和老弱十二两计算。这样算下来,一天便须粮食两石左右,一个月六十石。

海曲之地,平日米价两千文一石,此时新遭了灾,石米大约两千五百文,此外还需一些油盐菜蔬之物。按宋制七百七十文为一贯,大约每月需钱二百贯,也就仿佛够用了。

其二先在流民营旁的山脚边开荒二十亩地来。掘洼地为池塘养鱼、栽藕,平土地种上十亩粟米,零碎地块开上五亩菜园,再多少寻药草栽培几亩,以为流民平日菜蔬及医疗所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