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四章 阿掖山(2/2)
“居士何不看看?”和尚似笑非笑,便把案上画纸拿来,请吕祖安鉴赏。
吕祖安浏览一下,忽然心中一跳。和尚这画自然不甚逼真,然而画面波涛汹涌,山势巍峨,古城半没海底,又有二仙携一童子踏波而来。
吕祖安但觉其中景象颇为眼熟。细细琢磨,恍惚画中就是自己与欧阳穿越前在花果山看到的海市蜃楼情景。尤其是二人眉目眼角,甚是传神写照!
“和尚如何见得这般景象?”
和尚见吕祖安并未否认,一时也放下心事,笑道:“居士果然是画中人物。此事说来着实诡异。那日傍午,贫僧在寺台上打坐,其实也没什么玄妙,无非静思而已。
却见东海之上,有海市蜃楼景象。其间山势巍峨,民风殊异今朝。一时地动山摇,又有仙人踏波而来,似真似幻。本来这海市蜃楼景象,虽说不多见,却也无甚殊异。只是本次却引发石河地陷,生灵尽付东海。委实与平日大不同啊。
贫僧识障,一时无力解惑。就想先把所见略作描绘,留待异日坐关参详。却又闻近日山下有奇人现身,心有所感,所以下山随缘,果然遇到居士夫妇了。只不知居士二人踏天地之劫渡海西来,所为何故,所欲何往?”
原来是被人家现场捉奸,喔不,现场看到了。那还咋办?所谓既来之则安之。吕祖安也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想想刚才和尚调配那茶汤废了不少功夫,看着茶汤颜色尚好,喝起来就不好恭维。酸辣咸香苦,五味俱全,唯独少了一缕清新茶香。
对面的和尚既然有些门道,那也就不必再跟他拘束。索性要来尚未碾磨的茶叶,借着和尚茶具、清泉,闷泡了一壶功夫茶出来。再从袖中把早已晒干的香烟抽出两支,丢了一支给和尚。
掏出火机吧嗒一声点然,先做个吞云吐雾的示范动作。和尚大感新奇,知道自己的心思被人家看破,也豁出去了。品茶、点烟,样样学着吕祖安。
开始被烟呛了几口,后面就品出滋味来了。大感振奋。原来自己果然遇仙了。再品品茶汤,苦涩之余,居然多出不少清新余香,更加生津。特别配上抽的这烟一起,飘飘欲仙啊!
这就让和尚更加惊讶了。这茶叶可是他自己炒作的。点茶的功夫也是他方家祖辈传下来的,然而无论自己如何悉心调理,就是没有对面仙人这么随手捣鼓出来的有味道。
嗯嗯,这个必须学会。
吕祖安抽了支香烟,喝一杯绿茶,这魂啊,仿佛又回到前世一般。不过却不能多抽了,香烟才剩下十来支,还是省省吧。
既然已经达到放松的目的,对面的和尚显然也少了戒备、防范,那么自己后面的日子应该就不会太危险了。其实吕祖安不知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是不同的。
在这个东方时空里,异端分子一般都不会象西方那样被教廷放在广场上烧死。因为东方的神权还没有挑战皇权的实力和打算,相互也少了切身利益的冲突。而除了切身利益受损或者早饭外,谁会无缘无故地把别人往死里整呢?
象吕祖安夫妇这样踏着天地异象而来的人,在东方一般会被当做“仙师”推崇的。终两宋之朝,吕祖、陈祖、刘祖都是被朝野膜拜的对象。不小心遇仙一次,那比科举进士也不遑多让的。
冲虚和尚之所以会对他们心存顾忌,那也是亲眼看到的异象匪夷所思,石河县貌似也是被他俩整没了,心生恻隐而已。难道吕祖安还能分辨说石河陷落与他们无关吗?和尚亲眼所见呢!
“这倒是误会了。和尚,我夫妻不过从东海桃花岛来寻亲的。忽然遇到地陷,也非我二人所愿。至于近日托身流民营中,俱是不得已罢了。或说和尚即号冲虚,自然知晓虚妄空幻之事皆不足凭。纵有疑惑,何不去寻那方证解惑?”
按照吕祖安的想法,既然冲虚都有了,自然少不了方证。只是那风清扬是否还在华山隐居?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是否明教分支,有没有也被黄裳灭了?若是他二人设擂台单挑,自己该押谁赢?嗯嗯,貌似令狐冲最喜欢美酒,自己要不要捣鼓点烧酒,勾引他过来灌趴下,收作保镖?
“居士果然非常人,如何便知贫僧俗家姓名?依居士所言,莫非是要贫僧不生妄念,谨守自家本来面目吗?”和尚心里再次惊讶,眼前人物果然通晓神机,干脆自己又脑补了一句。
“唔,这样也行?”吕祖安心道,于是随口回应,顺便看看还能榨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出来。
“和尚语带南音,此地又有明教盛行。便如何不能姓方?不然还要姓阳啊?”
“却是居士误会了。当年明教事,确与我方氏有些干系。一场大劫,也害苦了江南不少生灵。奈何贫僧世家却与明教不是一脉人物,况且也是世受其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