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2/4)
“当真?”关羽手拂长髯,盯着李孟羲复问。
“当真!”李孟羲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还能骗你的嘛,没木匠,我的时盘咋来的。
“既然要找木匠,铁匠,医师等,都可一并找起。对,还有猎户,若有猎户,可编入弓弩营,虽我军弓弩奇缺,但可先把人聚齐,等弓弩齐备,弓营瞬间可成;若有山民,长于穿林攀高者,可另设一营,专攻山地作战。”
后来的诸葛孔明经略蜀中时,招募的山民组成了一支专门山地作战的精兵,号为无当飞军,根据这一点灵感,李孟羲建议关羽可早作准备,早日把军队细分和职业话起来。
招募来的乡勇,其实当啥兵都行,发个枪就是枪兵,发把破刀发面破盾,就是刀盾兵,跑到船上就是水兵,跑山上也就能客串山地兵。
但毕竟,整天在山里爬上爬下的人过惯了的山民,能在在山里跑两个山头不嫌累的;而在平原地带招募来的乡勇们,到了山地,战斗力会锐减。
对此李孟羲有发言权,前世和好朋友们爬山,三四百米高的一个山,爬上去半条命快没了。
不是在山里生活,掌握不了上下山时省力的诀窍,差距有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运动员的区别那么大。
所以,让士兵职能更细分是精兵化过程中必然要走的路。
李孟羲的建议,是刘备和关羽两人从未想到的。
两人认真讨论起来,半天后,刘备迟疑,“涿郡不多山,山民怕是难找。”
“无妨。”李孟羲把手一挥,“再遇黄巾,我军必然还胜,必然还有俘虏,必然还要扩军。早晚能遇到山民。”
“我看,每有俘虏,可着人细细挑选,木匠单为一营,铁匠单为一营,医师单为一营,但凡有用且难得之人才,皆可细细甄别安排。”
刘备稍作沉思,“甚好。云长,我看此可为永例也。”
关羽点头赞同。
每打一仗,安排俘虏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从俘虏中挑选人才,确实必要。
李孟羲又问,军中弓弩到底有多少。
“我军本有,加上大兴山一战缴获,如今有臂张弩二十五,手(喵)弩十七,弓二百余。”关羽如数家珍,细细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