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这算什么事儿(1/4)
依旧垂首不看龚树铭,肖章问道:“敢问龚员外,我这个右庶子都需要做些什么?军器监,又该做些什么?昭烈堂的事儿,我都具体负责那些勾当?”
“你这小子真有趣。”
被一连三问,龚树铭大笑起来:“你还真以为,圣上是让你做官呀!这些职务,只不过都是皇上让你去领一份俸禄的托词。你真正的营生,是王府右庶子,只管做好你现在帮定王做的事便好。”
笑着,拉住肖章的手,他继续说道:“当然,本堂诸事,你平日里也不用过问。本堂有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要推脱。其他的时间,你还是该做生意、还是做你的生意。该琢磨你那些奇技巧物,还是去琢磨你的去。”
见他这样说,肖章明白了,心底暗忖:合着老皇帝这舍了老本。竟然不惜连进士出身都给小爷搞定,只是为了BI小爷给他儿子扛活呀!
进士出身,这个身份是什么概念呀?
自从有了那道“养仕诏”,如今整个大梁,读书人没有千万、也得有个七八百万人。
大梁朝每次恩科,进京赶考的举人,没有没有十万、也得八万人。
可是每次的恩科,要取的进士数量,从来没超过千人名额。
十万人过独木桥,最终只有一千人能走过去。
这与肖章从前那个时代里,各个年龄段、只要年龄何时的学子们,千军万马冲向“国考”考场。
最后能顺利考入体制的却是寥寥,是极其地相似。
大梁的科举年年考,但伴随着读书人多起来,老皇帝后来还增设了一条规矩。
什么规矩呢?
所有的举人连考五次若还是没考上进士,便不可以继续进京参加京试。
这新增的规矩,其实在原本对京试的限制之外,只是增加了三条。
那三条呢?
其一,凡五科未中者,不可入京试。
第二,凡年过四旬者,不可入京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