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风波(3/4)
乐平公主杨丽华,是隋炀帝的大姐,也是北周的太后。当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杨太后重新回到娘家,被封为乐平公主。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乐平公主回到娘家,也得讨好自己的弟弟隋炀帝。有一次,乐平公主访到了一个姓柳的美女,觉得倾国倾城,就跟隋炀帝大力推荐,建议他纳入后宫,收为妃子。无奈隋炀帝雄才大略,对建功立业的热情远高于对美女的热情,所以并没给乐平公主正式答复。久而久之,乐平公主见隋炀帝再也不提这件事,以为他就不要了。
然而这柳家姑娘太美了,简直就是为宫廷而生的,如果不进宫都辜负了这番品貌。怎么办?既然皇帝不要,那就把她送给未来的皇帝吧。于是,乐平公主又把这位柳姑娘推荐给了侄子齐王杨暕。杨暕好色,平时还派人到处搜罗美女呢,这送上门来的岂能不要?当即就笑纳了。
本来这件事至此就算结束了。没想到,又过了一段时间,隋炀帝又想起这位柳姑娘来了,就问姐姐乐平公主,柳姑娘现在在哪里?意思是让她入宫。这下乐平公主可尴尬了,只好说,以为陛下不要,已经在齐王那里了。隋炀帝什么反应?按照史书的记载,“帝不悦”。这不高兴里面,可包含着不少因素。
第一,这说明齐王迷恋女色,这本身就不是未来的太子应该表现出来的品性。
第二,虽然隋炀帝并没有纳柳姑娘为妃,但在心里,他已经把柳姑娘当成自己的人了。一个做儿子的,居然敢动爸爸的禁脔,真是大逆不道!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齐王很无辜,他怎么会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的确,他并非明知故犯。但是,他也并不无辜。要知道,他可是一个正在考验期的王子,在这种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翼翼,多考虑几个来回。比如,他应该问问姑姑,这个姑娘既然如此美貌,为什么不送给父皇?如果他多问这么一句,乐平公主肯定会告诉他来龙去脉,那他就应该避嫌,绝不打这个姑娘的主意。但是,他没有问清楚,更没有避嫌。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太放肆了,根本没把爸爸放在眼里。既然如此,隋炀帝生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件事,和隋炀帝争猎物。就在柳美女事件过去之后不久,杨暕跟随隋炀帝一起巡游汾阳宫。皇帝父子一起打猎,自然要做些安排。隋炀帝让杨暕先率领一千骑兵把猎物围起来,好瓮中捉鳖。杨暕领命而去,也确实把猎物给围起来了。围起来之后呢,他就把爸爸晾到一边,自己开始纵情追赶起猎物来。
杨暕工于骑射,是个好猎手,所以,一会儿工夫,就打到不少麋鹿。这让他得意非凡,赶紧派人把猎物送到隋炀帝面前表功。
眼看着儿子送来这么多猎物,隋炀帝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他还一头猎物都没打到呢。这风头被儿子抢了去,让隋炀帝很没面子。又不好明说,只能责怪身边跟从的人不好好打。
跟从的人一肚子委屈地说,我们也想好好打啊,问题是,野兽都被齐王手下那帮人挡住了,根本过不到咱们这边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这样一来,隋炀帝对这个儿子更不待见了。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了清朝咸丰皇帝的故事。咸丰是道光的四儿子,当时道光皇帝有两个儿子都表现不错,很有当太子的潜质。一个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詝,另一个则是老六奕訢。
道光怎么考察这两个儿子呢?他也是带着他们哥俩去打猎。打猎之前,奕詝的老师就悄悄对咸丰说:真论打猎,你不是六阿哥的对手。所以,你干脆一个也别打,两手空空地回来。如果皇上问起你原因,你就说,春天万物生长,你不忍心杀生。奕詝依计而行。结果,打了一圈下来,奕訢满载而归,奕詝两手空空。道光很诧异,奕詝再不能干,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就问他怎么回事。奕詝就把老师那套答案给道光皇帝背了一遍。结果道光立谁当了太子?奕詝。因为他虽然不出风头,但是有一颗仁爱之心。
对比一下咸丰和杨暕,就知道杨暕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他太爱出风头了,根本不管这种风头是不是投皇帝所好。要知道,隋炀帝本身就是一个刚愎自用、好出风头的人,一心希望天下人都不如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聪明的王子,就应该投其所好,把猎物都赶到他这边来,让他满载而归。只要他高兴了,天下不就都是你的了吗?可是杨暕恰恰相反,他太幼稚,太高调了,完全是个人主义,只顾自己出风头,根本不考虑皇帝的感受。这怎么能不引起隋炀帝的反感呢?
三、齐王失宠
有了这几个错处,杨暕在隋炀帝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了。隋炀帝不仅不提让他当太子的事,反而故意让人去挖掘杨暕的过失。
一个皇帝如果想找人麻烦,那不是易如反掌吗?马上,一件事就被揪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