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风波(2/4)
第三,性格谦和。根据史书记载,杨昭从来不会跟人发脾气,他手下人犯了再大的错,他顶多说一句“大不是”也就罢了,至于骂人打人,根本不会。
这样的太子好不好?真是挑不出错来。仁爱温和,特别适合当守成之主。隋炀帝对他也是满怀期望。只可惜,这个太子有一个大毛病,身体不好。按照史书记载,杨昭长得特别胖,人一胖就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杨昭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最怕骤起骤降。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太子杨昭居然就死在了这个骤起骤降上。
隋炀帝喜欢到处巡游,基本不在大兴城待着。他出去的时候,太子杨昭就留在大兴城监国,但是,逢年过节,总要到隋炀帝驻跸的地方朝拜。
大业二年(606),隋炀帝出巡洛阳,杨昭又从大兴城赶来朝拜了。朝拜之后,就要回大兴城。杨昭孝顺,不舍得离开爸爸,所以,到了要走的时候,就恳求爸爸,希望再多陪侍父母几天。
然而隋炀帝是英雄天子,对这套儿女情长不感兴趣,当场就拒绝了。
隋炀帝拒绝,杨昭就反复恳求,按照当时的礼节,反复恳求就要反复跪拜,这样连跪带磕头,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了,没过几天,一命呜呼,享年二十三岁。一个好太子就这样没了。谥为元德太子。
二、齐王犯错
太子死了,按道理讲,就得再立一个新太子。不过,虽然隋炀帝还有两个儿子,但是,小儿子杨杲就生于大业三年(607),换句话说,元德太子死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再说,即使他已经生了下来也没用,因为他的母亲是萧嫔,不是皇后。
这样一来,候选人就只剩下一个老二齐王杨暕了,无论是论嫡还是论长,他都是唯一人选,不存悬念。齐王杨暕从小长得眉清目秀,又涉猎经史,工于骑射,也算是能文能武,所以也深得隋炀帝喜爱。而且,年龄只比元德太子小一岁,是个成年人了,由他来当太子,并没有任何争议。
事实上,隋炀帝也是这么安排的。就在元德太子死后,隋炀帝立刻就把原来元德太子的僚属两万多人都转到了齐王杨暕的名下,而且,还郑重其事地任命了一个叫柳謇之的人当齐王府长史。
柳謇之是何许人?此人简直就是大隋帝国的面子。长得高大英俊,喝酒一石不醉,而且喝得越多,谈吐越风雅有趣。这样的人真是天生的外交官,所以,隋朝无论是跟江南的陈朝打交道,还是跟北方突厥、吐谷浑打交道,柳謇之都是使者,给隋朝做足了脸面。更难得的是,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还非常急公好义,每次出使回来,得到的赏赐全都散给宗族,自己家徒四壁也不以为意。这样一来,柳謇之简直就成了天下人的偶像。
现在,隋炀帝让这么一个偶像级别的人物给齐王杨暕当长史,无疑是想进一步提升齐王的人气。由此也可以看出隋炀帝对齐王的用心。皇帝表态都这么明确了,大臣当然也不甘落后,前来拜访的络绎不绝,齐王府天天门庭若市。自己巴结还不算,大臣们还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齐王府里做事,谁都觉得,今天的齐王,就是明天的太子,后天的皇帝,不预先巴结行吗?
不过,有的时候,越是笃定的事就越有风险。表面上看来,让齐王杨暕当太子的决定简直呼之欲出,可事实上,这个任命最后是无限期推迟了。为什么?因为齐王杨暕也觉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缺乏危机意识,所以并没有刻意表现自己。恰恰相反,他在考察期的表现糟糕透顶。有三件事让隋炀帝大为恼火。
第一件事,纵情声色,骚扰百姓。隋炀帝不是特意挑选了偶像派大臣柳謇之给齐王杨暕当长史吗?不料,天下人都喜欢柳謇之,唯独齐王不喜欢。齐王觉得,柳謇之太正派了,不好玩。所以,干脆把柳謇之晾到一边,自己选了几个情投意合的大臣,让他们四处寻找声色犬马。
这些大臣哪是什么好人?得了齐王的命令,马上就拉大旗作虎皮,为非作歹了。齐王让他们选美人,他们就在京城四处打听,知道谁家有漂亮女儿,马上找上门去,不容分说,直接拉到齐王府第,肆行jiān • yín。扣留几天之后,他们玩够了,再给送回去,这不是害人吗?
另外,当时隋朝和西域通商,齐王知道西域产宝马,就让手下的喽啰到陇西给他弄几匹名马。这些喽啰才不会正正经经做买卖。他们到了陇西就把当地胡人酋长都拘押起来,严刑拷打,逼着人家拿出最好的马来给齐王送礼。这样弄来的马连齐王杨暕自己都觉得来路过于不正,不好意思收,让他们再给送回去。这些人会不会依令而行呢?已经吃进嘴里的肉,他们才不会再吐出来。齐王不要,他们干脆拉到自己家里,谎称是齐王所赐,直接昧下了。这样一来二去,齐王的名声可就不好了,京城也罢,边地也罢,到处都风传齐王的丑事,传到隋炀帝耳朵里,隋炀帝当然生气。
第二件事,齐王不仅骚扰百姓,还跟爸爸隋炀帝争起了美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乐平公主说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