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2/2)

目录

这样一个既有地域代表性,又能在具体问题上呼应隋炀帝的人,当然也是隋炀帝眼中宰相的合适人选。

第四个,内史侍郎虞世基。虞世基是江南人士,也是个著名的才子。文章出众,兼工草隶,当年在陈朝号称“南金之贵”。后来由陈入隋,凭借出众的文采崭露头角。此人为什么能当宰相?有两个理由。

首先,他出身南方,有地域代表性。

其次,他文采斐然,是个好秘书。

举个例子。《隋书·虞世基传》记载:“四方表奏日有百数。帝方凝重,事不庭决,入閤之后,始召世基口授节度。世基至省,方为敕书,日且百纸,无所遗谬。”这段话其实讲了隋朝的行政决策过程。按照行政程序,四方都要给隋炀帝奏事,每天的表奏都有一百多份。隋炀帝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不愿意当场做出决定,而是把这些表奏接过来,然后退到后殿去思考,再口授处理意见。他口授的对象就是虞世基。虞世基听完隋炀帝的口授之后,再到他所在的内史省把这些意见写出来。一天写了一百多份,从来没出过差错,也没有遗漏任何一份,每份意见都忠实地体现了隋炀帝的意思。

这不是难得的秘书吗?这样的人,既能代表江南人物,又善于以秘书的身份领会贯彻皇帝意图,当然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五个,御史大夫裴蕴。裴蕴又是何许人?这个人的经历非同凡响,可以说是隋朝最高级的特工。

说起来,裴蕴和裴矩是一家子,都是河东裴氏出身。但是,在南北朝战乱时期,裴蕴的祖辈都到了南方,在梁朝和陈朝做官。后来,北周和陈朝打仗,他父亲又被北周俘虏了,成了北周的官员,再后来,北周变成了隋,裴蕴的父亲也就成了隋朝的大臣。父亲已经在北方做官,而裴蕴还留在江南,当陈朝的官员。在这种情况下,裴蕴怎么选择自己的立场呢?

裴蕴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了,陈朝总有一天会被隋朝吃掉!想来想去,裴蕴通过他父亲和隋文帝搭上了关系,愿意给隋朝当内应。要知道,裴蕴在陈朝可是直阁将军,这是负责皇帝贴身守卫的官员,对陈后主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就等于把间谍工作做到了陈后主的鼻子底下,陈朝岂有不灭之理!后来隋朝打陈朝顺风顺水,和裴蕴的情报工作有很大关系。既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隋朝当然要对裴蕴有所回报。

陈朝灭亡以后,隋文帝亲自检视陈朝官员名单,一般官员都降级使用,但到了裴蕴,非但没有降级,反倒给了他一个仪同三司的散官。这样的任命显得不合情理,所以当时的宰相高颎马上就提意见了,说:“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裴蕴这个人没有什么功劳,您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官?他怎么就比那些同僚的官都大呢?我看不出有什么道理。

隋文帝听完微微一笑,说:你觉得给他的官太大了吗?这样吧,改为上仪同。这上仪同可不是降级,而是又提高了一级。高颎急了,再次上谏。隋文帝又说:既然宰相不同意,那就加开府吧。又提了一级。一看隋文帝这么强硬,高颎摸不着头脑,再也不敢说话了。

就这样,裴蕴当天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要知道,开府仪同三司是一品官,这也是隋朝文散官的最gāo • guān阶了。

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除了说明裴蕴的贡献特别大之外,还说明裴蕴这个特工级别特别高,直接对皇帝负责,连高颎这样的人物都被蒙在鼓里。

裴蕴为什么能当宰相?这段光荣史倒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原因,他最重要的优点有两个。

第一,办事能力强。进入隋朝后,裴蕴接连担任地方刺史,到任何一地,都有成绩,声望很好。

第二,擅长揣摩隋炀帝的心思。举一个例子。当时,高颎在隋炀帝手下当太常卿,裴蕴给高颎当副手,做太常少卿。他觉得,隋炀帝爱热闹,讲排场,好大喜功,自己所在的部门应该能够做出贡献。

怎么贡献呢?他越过自己的长官高颎,上书隋炀帝,建议征调已经遣散的北周、北齐和陈朝的乐工,同时到民间征集百戏,共同繁荣隋朝的文艺。

这个建议立刻受到隋炀帝的重视,责令高颎落实,结果高颎不同意这么做,还给隋炀帝上谏,惹恼了隋炀帝,也为他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而裴蕴则是恰恰相反,从此步步高升。

就从这一件事,已经可以看出裴蕴体察皇帝心思的能力来了。这样的人,当然也是隋炀帝眼中的理想大臣。

三、五贵乱政

总结一下这“五贵”的共性,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他们的代表面很广。其中,苏威和宇文述代表关中势力,裴矩代表山东势力,裴蕴和虞世基则代表江南势力。帝国的三个组成部分全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江南地区,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显著增长。这和隋炀帝初年的宰相班子有了很大区别。

第二,他们都是兼职宰相,地位相对比较低。什么叫兼职宰相?按照隋朝的制度,所谓宰相,应该是三省长官。也就是尚书令(包括尚书仆射)、内史令、门下纳言这一类的官员。隋炀帝初期的几个宰相,都是三省长官。但是,“五贵”就不一样了。

除了苏威是门下纳言以外,其余四个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没有一个是三省正长官。其中,内史侍郎虞世基和黄门侍郎裴矩虽然品级不够,但至少还是三省官员,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甚至连三省官员都不是,这可就大大突破隋朝初年建立的宰相制度了。

这些人基本都不是三省长官,为什么还能被视为宰相?因为隋炀帝给了他们一个头衔,叫“参与朝政”。意思是说,他们原来的官职不变,但是,多了一个参与朝政的兼职。这参与朝政算什么?既不是正式名号,也没有任何品级,只是隋炀帝的一个口头任命,临时差遣。

这样一来,“五贵”的身份可就降低了不少。他们的权力不是来自正规的制度,而是来自隋炀帝的个人赏识,所以,他们的地位就大打折扣了。

第三,他们都很柔顺。几个宰相各有各的特点,但有一个特点是有共性的,那就是柔顺。按照《隋书·宇文述传》的说法,就是“以水济水,如脂如韦”。这些人像水一样柔和,像油脂一样顺滑,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绝不提不同意见。

第四,他们都是专家型的官员。其中,苏威是活字典,行政专家;裴矩是民族问题专家,外交家;虞世基是最优秀的秘书;裴蕴是法律专家;宇文述军事能力过硬,在技术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些人在各自领域都有建树,但是,正因为太专了,他们统领全局的能力不够,方向感不强。

明白了“五贵”的特点,也就不难理解隋炀帝为什么要任用这些人当宰相了。任用这五个人,就是在解决隋炀帝初年宰相人选的两大问题。

第一,宰相代表面过窄问题。这次已经有了圆满的解决,大隋王朝终于摆脱了地域狭隘性,成长为货真价实的全国性政权了,从这个角度讲,隋炀帝用人的眼界和心胸还是相当开阔的。

第二,皇帝权威不足的问题,这下也解决了。新任命的“五贵”,以兼职宰相为主,性格柔顺,而且都是专家型官员,统领全局的能力不足。这样一来,宰相的势力减弱,就失去了制约皇帝的能力,皇帝的权威也就不会受到任何挑战了。

隋炀帝这样选择宰相,到底对不对呢?很难做出非黑即白的评价。因为它解决了两大问题,又增加了两个新问题。

第一,这个新的宰相班子,势力太过软弱了,根本无法发挥宰相的应有职能。所谓宰相,应该是能够在道德上劝谏皇帝,在政治上辅佐皇帝的人物,这才叫股肱之臣。“五贵”能不能承担这样的职责?完全不能。他们是兼职宰相,身份不明;他们性格柔顺,谏诤精神不足;他们还是专家型官员,不擅长统领全局。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是简简单单地听命于皇帝,替皇帝办事,这可就和宰相的辅弼职责相去甚远了。

隋炀帝本身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本来就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滥用权力等问题。这样的皇帝,其实需要有效的宰相机制加以制约。但是,到“五贵”时代,因为他们自身能量不足,这种制约作用当然要大打折扣,这对于政治的良性发展当然不利。

这几个宰相的个人品格不高,根本无法发挥朝廷表率的作用。举几个例子。在“五贵”之中,最受隋炀帝信任的是功臣宇文述,其次是秘书虞世基。可是,恰恰就是这两个人,都以贪婪著称。不过,他们贪婪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宇文述贪婪的表现是认儿子,虞世基贪婪的表现是怕老婆。

先看宇文述。根据《隋书·宇文述传》的记载,宇文述没事就喜欢认有钱人当干儿子。当时什么人有钱?商人有钱,胡商更有钱。这些人有钱,但是社会地位低,非常希望在朝廷找个靠山。而宇文述在朝廷能说上话,但是手里的钱却不太够用。这样一来,两方面算是一拍即合。胡商为了能得到好处,纷纷巴结宇文述,送给他金银珠宝,管他叫干爹。而宇文述也是来者不拒,到处认干儿子,收保护费。这不是官商勾结吗?

这还不算,如果遇到更有钱的,宇文述还可以再降一辈,直接管人家叫哥哥。他管谁叫哥哥?废太子杨勇的老丈人。杨勇当初之所以被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宠幸一个姓云的姑娘。这位云姑娘的爸爸叫云定兴,在杨勇当太子的时候没少捞到好处,家里攒了不少宝贝。后来杨勇倒台,云定兴受到连累,被革职为民。云定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总想着东山再起。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呢?他就把自己积攒的那些宝贝都孝敬给了宇文述。

宇文述和云定兴本来处于政治上的对立面,但是,两个人都没什么廉耻心,所以,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云定兴敢送,宇文述也敢收。而且收了之后眉开眼笑,马上就张口管云定兴叫哥哥,还保举他一路高升,一直当到左屯卫大将军。这不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吗?

再看虞世基。虞世基最大的问题是怕老婆。怕老婆跟贪婪有什么关系呢?虞世基贪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夫人孙氏。这位孙夫人以前嫁过一个人,这人死了之后才跟虞世基结婚。别看不是结发夫妻,但是,孙夫人又风流又放荡,别有一番情趣,虞世基很快就被她迷住了,心甘情愿地供养她,过奢侈浮华的生活。问题是,虽然虞世基是宰相,但工资总有数,日子过得太奢侈,他也支撑不起。

怎么办呢?孙夫人干脆自己创收了。她跟前夫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夏侯俨,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孙夫人就让夏侯俨打着虞世基的名号到处招权纳贿,卖官鬻爵。这样一来,虞世基家里门庭若市,金宝堆积,财政赤字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当然不是正道。有道是上行下效,宰相带头受贿,朝廷自然也就腐败成风,小人当道。

皇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宰相再招权纳贿,不能匡扶,这国家不就往更危险的方向走了吗?那么,隋朝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