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天子和阁臣(3/4)
很妥善的处理意见,和叶台山的想法完全一致。叶台山欣慰道:“中浩兄所论甚公,那我等就按此票拟?”
元师中答道:“下官愿意附议。”出于两位相爷的共议,朝内就几乎没有官员敢跳出来挑刺了。
叶台山更欣慰的是,元师中入阁以来并未如自己担心的那样,出现针锋相对之现象。所议之事,元师中秉论多数立场公正。
越党与吴卫二人仇恨很深,陆挽出山以来,越党一直欲至之于死地,甚至陆挽发配陕西就是越党促成的。元师中这次居然能放下仇恨,以国事为重,先退后一步,实在出乎叶首辅意料。
叶台山笑道:“自中浩兄入阁,余觉得身上重担终于有人分担了。”
元师中叹道:“阔别朝廷十余年,远没想到今天朝廷的局面艰难若此,这些年真是苦了进卿兄了。”
这句话是元师中的由衷之言。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切身体会后,才能知道作为一国之相要面临多少艰难的抉择。
就拿今春蒙古人进犯甘肃来说,作为国相,在京城一直担心甘肃文武应对失策,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底下可以扯皮,到了两相这里,就必须拿出决意。
万幸甘肃大捷,而且是少有的大捷。两位相爷又发愁了。将士们砍下的人头是要算银子支付的,犒赏全发不可能,发多少合适呢?春荒,春荒,不但百姓家里荒,朝廷也荒。夏税要等到五月以后才能逐渐入库,户部各库已经空的可以跑马了。户部没钱,你逼他们,他们反过来求你;内库也没钱,你求万岁也没用。万岁爷总不能把龙袍当了吧。今天的朝廷已经不是十几年前,张相执政后拥有丰厚家当的朝廷了。
元师中不是不想争权夺利,而是进京后就被权力撑爆了。他一入阁,叶台山立刻把很多事物甩给了他,他还要同时兼管着吏部。就算现在文渊阁内有两个阁臣,两个人跟从前一个人时一样,连如厕都经常憋忘记了。
而且,很多时候,一旦你票拟的决意不公正,下面立刻会有很多臣子跳出来攻击你,特别是督察院和六科的言官。这些人上奏章可谓肆无忌惮,连皇帝陛下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阁臣。
元师中甚至好意提醒道:“底下有些小臣肆意妄为,元辅也不能由着他们,该惩戒时不可手软。”
叶台山感动道:“多谢中浩兄提醒。中浩兄不计较曾经的过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