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替民请命的袁先生(1/4)
陆挽站定后说道:“先生说黄河汛情紧急,我信。可是真的没其他方法了么?”
一个少年人涵养竟然比自己还好,致仕御史也冷静下来,反问道:“一边是黄河汛情,一边是工部照会。难道阁下还有更好的处置办法?”
陆挽道:“先生应知今年两淮大灾,灾民数量可能会达到百万。就算以工待赈,两淮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灾民。如无意外,宿州那边少说还滞留数万灾民。宿州离睢州,加快点脚程,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致仕御史听完后变得目瞪口呆,旋又摇头道:“跨省调动,需要先禀报开封府,再由开封府禀报河督或者河南巡抚,然后再经过凤阳巡抚同意,再下文宿州。黄河汛情哪里等得这么久?”
陆挽道:“先生难道就不能变通么?”
致仕御史露出难色道:“怎么变通?睢州知州要是敢担干系也不会请我出面,而我也只是一个致仕之人,何来能力协调豫抚、河督、凤抚?”
陆挽道:“先生怎么忘了,归德府中尚有一位致仕的阁老。先生是怀疑沈阁老的份量,还是怀疑沈阁老的担当?”
致仕御史如梦初醒,立刻向陆挽行礼道歉:“小朋友智谋无双!袁某驽钝,刚才唐突。”
陆挽还礼,接着道:“先生此去可求宿州灾民来睢州守河,再求睢州民夫去洛阳营造福王府。”
致仕御史听完先是面露不解,不过转眼就想通了,激动地握着陆挽手臂直摇道:“周道!太周道了!”两淮灾民来睢州守河,睢州不敢克扣工钱;睢州民夫去洛阳务工,工部也不会克扣睢州民夫的工钱。这样一来,除了贪官污吏,百姓们肯定会皆大欢喜。
陆挽颇为礼貌的应付着这位先生的热情。
致仕御史继续激动道:“你不知道。大堤和遥堤之间还有里许,一些无地的百姓,在其中还种了庄稼,今年睢州也有一些受灾之人。老夫往日自诩才智,却想不出解决办法。今日多亏小朋友指点迷津,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陆挽恭敬道:“晚辈陆挽,见过节寰先生。”
袁礼卿再次惊讶:“你知道我?”
陆挽道:“晚辈拜读过先生的大作,也知道先生在苏州时的事迹。睢州城内如果有一位敢于替民请命的先生,那一定是节寰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