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日月重辉 > 第62章 打破记录的熊御史

第62章 打破记录的熊御史(4/4)

目录

按照当时的市价,一石米进价一两银不到,二百斤食盐可卖到三四两银子。这一来一往就是数倍的利润。因为有厚利可图,边商们全都自发踊跃的支援边防建设。

国家每年会用粮食或钱钞从盐户手里收购全部的食盐。国家发引和商人对换军需的叫做正盐,正盐产量每个产区都有限额。超出限额的叫余盐,国家也会收购过来,储备起来作为未来的军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中制盐政产生了很多问题。诸如,边镇官绅世家独占报中,商人要额外加钱才能拿到报中权;又如,朝廷和皇家为了敛财超额增发盐引,导致拿到盐引也无正盐可领;再如,盐产地产量超额过多,私人勾结官员私下贩卖余盐,导致市面盐价下降,就算领到盐可能也要亏本甚至卖不出去。

后来为了打击贩卖私盐,也为了兑现商人手中无法兑现的盐引,朝廷只能答应商人用钱收购盐户手里的余盐,以补官引。结果这种方式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帝国盐政败坏矣!

盐政败坏之后,把控盐政的官员就有了很多以权敛财的手段。

比如,商人手里就算有盐引,能不能领到盐还是盐官们说了算,领不到盐,盐引就是废纸,更有甚者盐官会勾结豪绅故意不支盐,压迫商人低价卖出盐引。

再比如,产地多产的余盐,他们勾结豪绅,通过各种手段把余盐变成正盐,流入市场合法贩卖。盐产地生产多少食盐,最终是由盐官们说了算。

诸如此类的手段简直不胜枚举!

帝国正盐每年四亿七千万斤左右,余盐产量有多少没有任何一个人清楚,因为各产区对外都会绝对保密。产量大,销量同样大。这其中有多少利润连户部都估算不出来。

其实,算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只有看看两淮的盐商,就会知道这个国家最富有的是什么人。至于藏身盐政中的蛀虫们捞的应该不会比盐商们少。

不过,如果这些事情一旦被揭发出来,那就是杀头抄家的买卖。凡是涉及的官员恐怕最轻的也是革职吃板子。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吴党一定要让熊良遇挂巡盐御史头衔的原因。他来两浙最重要的事并不是查案,而是给张与哲擦屁股。而且,两浙盐政也是必须接手的,这么大块肥肉丢了太可惜。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