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打破记录的熊御史(3/4)
五月二十八日下午,新任两淮巡盐御史熊良遇终于看见了杭州的城墙。
纵穿大半个中国,途经五十二个驿站,每天最少赶路六个时辰,熊良遇只花了不到十天时间到任了,这恐怕是大明朝建国以来,巡按御史到任的最快纪录了。
按照国家的法典,巡按出巡地方职责有:对印信、察卷宗、审刑狱、验田亩、清户口、巡视仓场、查算钱粮、讲读律令、惩治不法、表彰贤良等二十多项。
巡按出巡,明令公示的出行规范有:不得私下出行、随行不得超过典制、地方官不得迎来送往、不得接见闲杂人等、不得凌辱地方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受财物等三十项。
实际上,巡按是份十分苦逼的差事。因为国家托付给巡按御史的权力太大,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和约束也会更多。所以国典有云:风宪之任至重。行止语默,须循理守法。若纤毫有违,则人人得而非议之。故所至州县、取假分毫之物、即自玷溷。在我无瑕,方可律人。
可惜,大明朝到了今天,连皇帝老子都不上朝了,所有对官员的约束都只存在于纸面而已。如今的官场上,巡按新到任,州县官会带着有所巴结的乡绅们越境相迎,分守、分巡兵道也会陪侍在侧,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地方二三品大员也要亲自过门打个招呼混个脸熟。等安顿下来后,当地知府还要摆酒做东给御史巡按接风洗尘。
目前执掌浙江军政的高翼高巡抚为人清正廉明,所以浙江官场的风气还算好的。大家也没做的太过火,杭州城内的司道府县等官员在得到前方驿站传来的消息后,提前在武林门外迎候。
双方相见后,熊巡按下车与前来相迎的地方官员轮流见礼。熊巡按言辞举止看上去挺随和的,不过却非要坚持按照巡按出巡规范行事,接风洗尘的事情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熊良遇是巡按,本来任务就是纠察地方百官的,他不同意谁还敢勉强他?
众官员只能口不应心的奉承几句按院奉公守正、廉能昭明之类,然后就散了。
众人都可以走,唯独两浙盐运使王东君走不了,因为熊按台挂的就是巡查两浙盐政的头衔,他本人就是熊按台的重点巡察对象。
熊巡按没给王运使上轿子的机会,直接把他拽到自己的马车之上,吩咐车夫加快赶往盐运司。
熊巡按为什么这么急?或者说吴党为什么急?这事要从帝国的盐政说起。
帝国盐政早期施行开中制。什么是开中制?这要慢慢讲起。
帝国的疆域太大,导致往边镇运送军需,耗费人力太多,运输损耗更是数倍于送达的粮草。因为商人本身就需要来往运送货物,所以太祖就许诺边境的商人,只要按照边镇要求的缴纳军需,就可以到产盐地兑换相应的食盐进行贩卖。例如:洪武三年,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也就是二百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