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2/2)
他一怔,大笑着松了手。忧郁之气全扫,清癯文秀的脸上,霎时间倍添爽朗英睿之色。
坐在马车上,我告诉慕容越阿朗还不曾肯开口说话,只怕岁考无法如愿。
他笑起来:“简非,三十年来,我今天最开心。岁考我们只是去应个景,赢不赢的,我还不曾放在心上。”
“皇上要简非赢了这场岁考。”
我轻轻抚着阿朗的背,他温驯地依在我身边,听到这句,抬头看看我,又垂上眼睛,沉默。
昊昂皇宫向西延伸,在陵阳山上建有麟德殿,年年宗室岁考皆在此处举行。
一路向慕容越打听岁考的事。
他告诉我慕容皇室包括闲散宗室在内,共五十七户。今年适龄的宗室子弟大约有三十七人,一般按年龄自长至幼,参加考核。岁考结束,赐宴宴请宗室诸人,皇上会到现场,与诸人同乐。
“我们家阿朗除外,四年来,他都排在最后参考。我想,今年也不会例外吧。”最后他淡淡一笑。
我们到时,殿外广大的空地上,已停满了车马。
麟德殿朴实无华,门窗殿梁无一雕饰,一派庄重大方。
按等级划分区域,慕容越一家安置在里面东首上位,临近帝皇的位置。
里面原本笑声说话声不断,见到我们进去,渐渐静下来,静得诡异。
“一年不见,安王您越发清健,世子更是稳重出色,今日岁考定有惊人表现吧。”一人笑着上前一揖,旁边几人皆微笑相对,眉目之间,十分含混不清。
慕容越微笑道:“承礼王吉言,谢过。”
霍,这礼王果然很知礼,我在心里摇摇头。
那礼王一脸亲厚的笑容,弯腰爱抚地拍拍阿朗的头。
阿朗垂睫,任我牵着手,面无表情,睡着了一般。
我心底暗笑这小家伙会装,恶作剧般捏捏他的小手,他偷偷蜷起小手指,在我掌心挠痒痒,脸上却不动声色,睫毛动也不动。
“慕容静,快来见过安王一家。”一女子的声音清清亮亮地响起,“啊哎,看看世子这风仪,这不怒而威的气势——”
话音里是不尽的赞叹。
说着在那慕容静头上一戳:“你小子成天聒噪,吵得满府不安,怎么就不学学人家。”
周围有人暖暖昧昧地笑。
“多谢肃王妃夸奖,闲暇时还盼王妃过府陪我说说话。”身旁一清雅的声音,不卑不亢。
却是阿朗的母亲。
“好啊,我们别的长处没有,就是话多,到时候只盼安王妃别恼了我。”说着,几声轻笑。
啧啧,这肃王妃笑起来却一点儿也不端肃。
“哎哟,这不是简状元吗?”肩被人十分亲热地一拍。
我转过头去,面前这人三十出头年龄,长得挺斯文,一双眼睛眼白多瞳仁小,滴溜溜地转,看上去不似个安分的。
我尴尬地笑笑。
这人,我并不认得。
“还是安王您面子大,请来简状元任西席。小儿去年虽拔得头筹,今年只怕要让位给小世子了。”说罢哈哈一笑。
“密王说笑了,谁不知密王世子文武双全,此次定是有备而来了。”慕容越微笑。
满脑子全是复杂的人与事,耳朵里全是嗡嗡人声。
阿朗被我牵着,始终面无表情。
他到真能坚持,我在心底暗赞。
众人里,也有十分温润关切的眼神传过来,每每这时,慕容越皆微笑揖手示意。
一路前行,很多人上前拍拍慕容越的肩,并不多言语。
终于坐定。
我喘了口气。阿朗似乎意识到什么,反过手来偷偷捏捏我的手指。
最后随着慕容毓的到来,麟德殿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恭肃端敬。
他一身玄色镶金丝朝服,面色沉静,身姿挺拔,仪态雍容清华。
“诸位皆为宗亲,无需多礼。今年岁考仍由朕主持。”清冷端严的声音,在殿堂内回响,“本次出题者仍由宗室推请……妙音大师。”
妙音?听这名像是出家人,正在想着,不知殿内何时已站着一人。
此人年龄难辨,说二十也好,四十也行,素衣若水,容貌十分出众。
他当众而立,面色平和,笑容淡静,眼神却如春风大雅,包容万物。
“出家人原不问尘俗事,妙音此次下山,只为一段缘法。本寺与慕容皇室另有渊源,妙音却不过,权做一次出题人。”
殿内一片安静。
他题一出,室内更是静得如旷野。
每人演练一支琴曲;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须当众答出,要求是答案不得有重复。
三道题是:人生百年,当如何施为?生于天地,最需持何种操守?众生攘攘将往何方?
一时间,诸人脸上的表情足堪玩味。
我微笑在阿朗耳边说:“听到了?这些问题你如何答呢?还有琴,你准备哪首曲子?”
阿朗坐在我旁边,垂目,面无表情,一只小手在我手心里,偷偷地动。
慕容越许是听到了我的话,转头笑对我说:“朗儿未曾习过琴。”
什么?
琴未曾学,除了一字“土”字外,至今不再开口说话,这种样子来参加岁考?
不比也知道结果了。
我下意识地看看阿玉,这次只怕是无法完成任务了。
他端坐其上,眼光也正好有意无意看过来,似乎感觉到什么,目光中颇有安抚之意
唉,我皱了皱眉,转了目光。
却见阿朗睫毛微动。
“阿朗,没关系。我们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来学习,”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背,“所谓取长补短。学习他人所长,舍弃他人所短。”
阿朗的手在我手心里一顿一顿,犹如点头。
中间台上,已有一少年上去弹琴。
指法熟练,因十分讲究技巧而流于匠气。
我笑对阿朗说:“你将来学琴,要记住一点,是人弹琴,不是琴弹人。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无情之曲终不能动人。”
慕容越微笑一叹:“阿朗得遇简非,三生有幸。”
台上的少年琴已弹完,正在回答问题。
人生百年,当如何施为?
他侃侃而谈为君为国的道理。
殿中很多人摇头惋惜,大约他们的答案也是如此,不想人家年龄最长,于是抢了先。
生于天地,最需持何种操守?
他答曰:勇。然后是长长的解释。
最后一题:众生攘攘将往何方
他想了想,答为抱负。解释是任何人,总有自己想做的事,总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