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终结(月末,求票求订阅)(3/4)
比如咱们的包青天包大人,在开封府尹的任上,一年的公使钱,就是一万六千贯,而北宋淮南一个州的赋税,也不过一万五千贯。
而数州养一相,已经成为了北宋的惯例。
为什么北宋的冗官那么厉害,非要改革,就是年俸太高,人人都想当官,比营商还要赚钱,而且还没走风险,还能惠济家族。
高薪养廉,却不进行监督,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土地兼并。
不过,宋朝的物价更高,真宗时,斗米已经超过六十钱,斤盐也超过了六十钱,所以,与贞观,开元盛世相比,米盐贵了不止十倍,官禄其实相差不离。
唐朝官禄分五等,一品为一等,月五十石,二品三品以30石为二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三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四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五等。
一等与二等列翻了五倍,二品与三品官,年俸约两千石,四、五品则翻了四倍,年俸千石,bā • jiǔ品则属于人数最多的官吏,则年俸一律为百石。
如此一来,明面上来看,整个朝廷的钱粮输出,大大增加。
最起码,需要翻上五倍。
李嘉瞬间懵了。
举个例子,神武二年,由于增设了许多官职,所以大唐朝廷上下约有五千名官职,支出禄米折合铜钱,约有五十万贯,而朝廷收入差不多有五百万贯。
养起这些官,绰绰有余。
但,如果翻五倍,就是两百五十万贯,再加上养军,可以说,得勒裤腰带过日子了。
养官占据一半的收入,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不过,李嘉又转念一想,地方官吏,基本上俸禄是由州、府进行发放的,而州、府之官吏,才是由朝廷进行发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