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终结(月末,求票求订阅)(2/4)
“崔相公,咱们可不能把这些麻烦,留给后人啊!”
一句崔相公,让崔泉瞬间不敢作声,这句话很明显,皇帝对他逆势而为有些不满。
崔泉没有前任钟允章的骨气,他这个首相才当了三年,还没享受够呢,怎么能致仕呢?
“陛下圣明,目光如炬,微臣还是短浅了。”
剩下的次相赵诚更是不敢言,连声赞许。
于是,这场官禄改制很快就通过了,至于怎么个增改,一句话,只要钱粮,其余的一律折现。
政事堂的人才很多,户部与转运使司的更多,之前的第一届科举明算科进士,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一日功夫,政事堂就官禄进行了上书。
这边说一下,唐朝及宋,根本就没有奏折,而称作上书,明朝时,则公事用称题本,私事用称奏本。
奏折是清朝的称呼,只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李嘉翻阅一看,倒是考究起来。
前唐时,正一品的官禄是月俸五十石,年俸不过六百石,不包括其他职田等收入,政事堂则进行了增减,将月俸提高到了两百五十石,年俸就是三千石。
这要是折合现金,就是年入九百贯,钱九十万,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与之前相比,却又收了许多。
毕竟长沙府附近的田地,一亩也不过十来贯钱,在岭南更便宜,当一年的正一品,就能买九百亩地,何其夸张。
而宋朝的宰相,除了其他的杂入外,光是月俸,就是三百贯,年俸四千贯,如果加上杂入,如,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年入数万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