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百代过客是光阴(3/3)
这一年,刘骏下令兴造明堂,屡建宫室,尤爱富丽堂皇极奢靡。令王玄谟以起部尚书职总领修筑之事。
三十二岁的宋朝皇帝乐衷于游山玩水,打猎行欲没有节制,终日饮酒qiú • huān,旁人难止,不过刘骏依旧可以做到勤勉政事,始终保持着抽空前往华林园听诉讼的良好习惯,可惜身体愈渐萎靡。刘子业对此有些痛心,虽多加婉约劝谏,却是有如竹篮打水徒劳无功,还染了一身男人不悦而发的口水湿。
而隔壁二十二岁的北魏皇帝拓跋濬先是前往中山进行巡视,再到邺城,尔后又前往信都,一路宣扬君威。深受宠信的陇西王源贺领有举州官吏相迎拓跋濬,场面尤为荣重,魏主甚喜。拓跋濬再是征发并州、肆州五千民工修筑河西狩猎的专用道路,然后才满意地返回平城。
这一年是和平二年,拓跋濬巡游天下,所经之处,亲自接见年高的老者,询问百姓疾苦。下诏让百姓的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可以有一个儿子不必从军服役。
北魏在拓拔濬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mín • zú • máo • dùn已经尖锐复杂。
这年北魏发生的大旱也在北魏朝廷的沉着应对下安妥解决了。与此同时,南边刘宋的徐州一带发生饥荒,方才改任为征北将军、徐州刺史的王玄谟拿出自己私家储藏的物资进行赈济。刘子业由此感觉这王玄谟虽然胸有大志身无大才,却也是一表好人才。
这一年,刘子业多次令王德设法看能否将夜幕司的耳目渗透到黄河以北,北魏辖内,均以失败告终。刘子业发现这也时代受限于技术水平等诸多原因,谍报暗潜工作何其难也,有时候往返一遭便是数月,非但速度不比朝廷驿马,得到的情报还略逊于朝廷所得的。这使得刘子业有些埋汰夜幕无用,但是终归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班子,待日后加以整合也可焕然一新,成为利刃。
七月秋,拓跋濬大肆分封诸弟镇守各地军镇。
拓跋小新成为济阳王,加授征东大将军,镇平原。
拓跋天赐为汝阴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镇守虎牢。
拓跋万寿为乐浪王,加授征北大将军,镇守和龙。
......
刘宋方面,刘骏立皇子刘子仁为永嘉王,刘子真为始安王。
九月初一,出现日食。
认为这是德薄之兆的沈庆之坚决辞让自己的司空之位,柳元景也坚决辞让自己的开府仪同三司职务,刘骏下诏批准了,但二者的待遇照故。
大明五年下半年,刘宋朝廷在行政上颁布了多条调令。
九月二十一日,朝廷将南豫州的治所迁移到了于湖。两日后,任命寻阳王刘子房为南豫州刺史。
闰九月(古代历法中,有时候一年会出现两个九月,后一为闰九月)十九日,朝廷改封历阳王刘子顼为临海王。
十月初二,朝廷任命南徐州刺史刘延孙为尚书左仆射。
右仆射刘秀之为雍州刺史,补任年前因为海陵王刘休茂叛乱伏诛而空缺出来的刺史之位。刘骏亲自坐车到新亭送别他赴任。
刘秀之是刘骏当朝时期的重要大臣,亦是雍州新贵的显著代表。他虽是刘穆之的堂侄,但其当官出仕时,其堂叔刘穆之已逝世多年,朝中并无多少背景,又是寒门出身,因此在其为官的前期二十多年内,一直担任县令这样的小官,虽然多有政绩,但一直都得不到提拔。一直到五十岁的时候,被刘骏征调进雍州为官,跟随刘骏镇守襄阳,辅助刘骏治理襄阳有功,被刘骏提拔为太守。后又屡次担任边境刺史,将刘宋王朝的西部边境治理地井井有条。
刘骏即位初年的刘义宣之乱中,长江上游大部分地区都参加叛乱,唯独刘秀之所驻的益、梁二州是上游州镇中始终力挺孝武帝的方镇力量,故在叛乱平息后,刘秀之不断得到孝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被刘骏提拔进入高层。而刘秀之始终为政整肃、办事干练、为官清廉、以身率下,得到朝廷内外的共同钦佩,是当朝高层中的能臣代表。
初三,任新安王刘子鸾为南徐州刺史,并将素来富庶的吴郡也划归到了南徐州管下。
南徐州治所是为京口,乃是孙权与高祖刘裕的龙兴之地,意义非凡。早在刘裕去世便留下遗照明确指示,京口乃国之重地,毗邻建康,非宗室近戚不可授镇。
当初刘骏外调原戍京口的刘诞改镇江北广陵,为了让刘延孙符合礼法就任南徐州时,下令于刘延孙进行合族。
如今海内安宴,刘骏令刘子鸾出镇京口,无不是在彰显皇帝对这位儿子的厚爱,无不在相百官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皇帝尤为中意刘子鸾,大臣也应该作出爱屋及鸟的姿态。于是大臣家中珍宝趣物,多送往新安王府。
刘子业本来对此是不在意,但身为舅舅的王藻却是多番出入含章殿,所言皆是关于刘子鸾的圣眷厚爱恐会不利刘子业将来继承大统,王宪嫄为此也是有些担忧,刘子业只好多往了几趟含章殿,希望母亲不要太必担心。
十二月,朝廷任命领军将军刘遵考为尚书右仆射。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纷纷落叶飘香,流光难驻行。
东宫内清秋湖畔,雪花飘漫如瓣,在空中依依婉婉落入已然成冰的湖面,为冻土平添星点雪白,稍息,星点落成银河,无数雪花坠返白色地衣。冷天雪色之间,披霜倒挂檐角枝头。
只见湖畔对面的廊道中矗有一道身影,已然身近七尺的少年身着一袭尤显华贵的深紫黼衣,正踮起脚尖,挽手抬臂只为初尝檐下那晶莹剔透的三尺坠冰。
他转眼而来,不浓不淡的剑眉依旧尤为出挑,英气逼人,那双桃眼虽以略微退去稚气,眼角渐抬,其中眸海仍似潺潺春水温润,令人望之如沐春风,英气与温润两项有如阴阳相对的特征却是鬼斧神工地融合于此间少年,并无违和。
坚挺鼻梁下,是淡色薄唇,此时口角微张,显然是在感叹指尖所触的那一挂冰锥的浑然天成。这即是十四岁的刘子业。
转眼,即到了大明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