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不要在意这些细节(2/3)
正常人的思维都这样推测的,可惜杜清和不是正常人啊!
“我早就回潘州了啊,一直都在开店?”杜清和含糊地说道,“反正都是些旁枝末节的事。”
“……”
王东旭一阵无语,这不是什么旁枝末节好不好?不过,这也坐实了王东旭对杜清和的猜测,这确实是一个奇人。“说不定真有救!”王东旭心中存了希冀,更加不敢懈怠了。
车子慢慢开入村里,杜清和第一次看到这村子的村貌。
村道简直比潘州的主干道还要宽,路旁是一些桑基鱼塘,最多就是整块的农田,种植着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比如花卉、大棚蔬菜、药材、桑葚……反正就是不种粮食。这也是地域所带来的问题,像珠三角地区,如果种粮食的话,农民饿死二十遍都不够的。没办法,现在粮食价格太低太低了。按照珠三角的物价水平,种粮食的收益根本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珠三角的农田不像东北那边,有大片土地,都是零碎的耕地,所以自然要向高附加值发展,这是发展的趋势。
也正是因为在珠三角,所以这些高附加值的农作物都能卖得出去,甚至还不够卖。
杜清和记得,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因为这是一种循环式的农业模式。鱼塘旁边种桑树,一来可以采摘桑葚,二来桑叶也可以养蚕。不过说实在的,珠三角养蚕的并没有多少,大多是种桑葚为主。鱼塘养鱼,然后鱼粪和塘泥还能给桑树做肥料。如果养蚕的话,蚕蛹。蚕沙还能喂鱼,缫丝废水养鱼……反正吧,都能形成一个循环。
甚至有的珠三角的桑基鱼塘,都能养名贵的鱼种,比如甲鱼、田螺、锦鲤等等。
不过,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并不长久,因为附加值也不是很高。
杜清和分明看到,村里种得最多的是桑树和大棚蔬菜、大棚花卉,应该是要对外销售的。甚至还有个什么田园风光观赏园,估计是要门票才能进去。不得不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珠三角的农民是最开放的,什么赚钱种什么。
相比较来说,潘州的农民就差点了。
当然了,依托着珠三角城市群,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什么产品销售不出去?再加上有政策扶持,农民当然会选择最赚钱的来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