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1(1/2)
。
汾丘一失,向东北可直逼许昌,同时临颍防线地软肋,也尽入关羽的眼皮子下。
就在曹操命曹纯掘开河水,水淹袁军地前一日,关羽趁曹仁和沮鹄激战的时候,突然从斜里杀出。
曹仁构建起来的固若金汤防线,在一日之间溃不成
乱军之中,关羽闯入敌军,斩了曹仁首级。
曹军在失去了主将之后,也就立刻失去了再战的决心。
十万大军溃败而逃,若非荀提前发现情况不妙,命许昌兵马守住了关隘,一边收拢残兵败将,一边抵挡徐州军的攻击……同时,荀还派出信使,往新郑和陈留求援。
那关隘仅坚持了一日,就被徐州军攻破。
十余万徐州军把许昌围得风雨不透。
同时许攸又派出大将刘辟,抢占了尉氏,卡在了新城陈留通往许昌的必经之路。
而关羽则奉命攻占阳翟,和尉氏一左一右,形成了犄角之势。
沮鹄,指挥兵马,对许昌发动起猛烈攻击……
这一章相对较短,是一个过渡交代。
大战已经拉开序幕,敬请期待……
第四七二章关中总动员(一)第一更
第四七三章四猛八大锤(一)第二更
第四七四章四猛八大锤(二)第一更
第四七五章四猛八大锤(三)第二更
第四七六章四猛八大锤(四)第一更
第四七七章四猛八大锤(五)
眼见着仲秋即将到来,长安城中,却是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京兆出兵,董出人意料的出现在陈留。
消息传入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一下子变得沸腾了!
自建安元年,董占居长安以后,八百里秦川好一派繁荣景象。
自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夺取了天下。
汉律法相对宽松,也造就了一大批贪官污吏,百姓苦不堪言。
而董在占领长安之后,把他从甘、王、白三家手中得到的秦律典章全部运抵长安。
秦以法制,秦律严苛。
话是一点都不假!也幸好,董麾下并非是以儒家为主,儒道法墨,兵农阴阳,九流学派的士子,各有千秋,隐隐形成了一个学术极其繁荣的景象。
董无甚喜好,但是却也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他命人以秦律为基础,在法家的学术之上,融合了各家精华。
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各家学派,同时又是取长补短的律法,长安人将之称为董法凉律。
当然,董并没有大规模的去推行,而是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将这律法在治下各地推行。
厚厚二十卷律法,要想全部推行开来,也许需要百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
潜移默化!
董曾在泰平三年时,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这个观点。
并且刘辩也参与其中。
董当时说:“初平五年,我和广元、曾次还有马峤大人在氐池确定了科举之法。
原本在当时,这科举之法就能马上执行,可是我们担心大家对新生事务的排斥,于是小心翼翼,用十年时间过渡。
如今,科举大兴。
虽然不能说举天下人欢迎,但至少在关中,在我们的治下。
少有人会来抵制。
对于任何陌生的事务,人们总是会予以排斥,乃至于抵制的态度来面对。
因为不熟悉,会让大家感到不安。
大秦律法很好,可是推行过于急促。
三秦自商鞅变法,而后二百年时间。
才使得这八百里秦川的老秦人接受。
而关东六国,法纪松弛,猛然施以条条道道的规范,总难以接受。
我曾仔细研过三秦史料。
秦法很难严苛吗?未必……秦法于官员的确严苛,但是却能让百姓收益。
即便是当今汉律,也有许多秦律的痕迹在里面。
如果当年,秦始皇能徐徐推行秦律于天下,又会是什么结果?”
董这一席话,在会议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不管是反对也好,赞成也罢。
董地主张。
往往都能得到刘辩的认可。
于是在承明殿有意识的推广中,将一部集合太学院庞德公、黄承彦等无数人心血的律法,缓缓的散播出去。
科举就是其一。
董遇刺,许久不曾露面。
最担心的人除了已经得到了实惠地关中百姓之外,就是准备秋试大考的国子和生徒。
所有人都知道,董活着,他所制定的律法就能继续得到执行。
可万一他不在了……
当董在陈留出现的消息传来。
满城国子生徒欢呼雀跃。
当然,有人高兴,也就有人难过。
前方战事,错综复杂。
谁也不会想到,董用金蝉脱壳之计,悄然离开长安。
所以,在董生死不明的那段时间里,总有一些人跳出来搞风搞雨。
如今董的消息传来,昔日搞风雨的人,可就紧张起来。
巍峨清凉寺。
图澄和一群宗室秘密聚集在一间密室中。
外面有清凉寺护法邓展,领着寺中二百僧兵巡逻。
而密室里面,气氛却是格外的沉重和压抑。
“诸公是否已做出决断?”
图澄语气森冷道:“前些时候,诸公的所作所为,肯定都落入了凉王的眼中。
现如今,他不在长安,督战关东。
可这长安城地风吹草动,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凉王没有任何表示,却不代表他以后不会做出反应……一俟凉王横扫关东,回转长安时。
也就是秋后算账之日。”
刘和阴沉着脸,“图澄,你莫要说这些没用的话。
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且先说明白,你今日把我们找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