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2/2)
沉吟片刻,董俷缓缓说:“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董俷说的那个人,是他上辈子在山村里认识的大学生,寒窗苦,却最后沦落山村教书人。
时常会发一些感慨,感叹时局的变化莫测。
这《红楼梦》中的名句,更是逢醉必歌之。
村里人都说他是个狂人,唯一交好的朋友,也就是董俷几人。
所以,对于这一段话,董俷倒是印象很深刻。
想想那些太平教众,黄巾贼兵,求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到了还不是给张角做嫁衣裳。
成事了,他们还是普通老百姓;失败了,只怕也要随着张角被砍下头。
至于张角三兄弟,更是追名逐利,最后落得个两手空空。
此情,配合此景,倒是让董俷心生寂寥,全没有了白天那shā • rén如麻的凶残模样。
典韦怔怔的在他身后聆听。
说实话,他不是听的太明白,但隐隐觉得,里面有大文章。
看董俷背影,如同一个披着光环的慈悲家。
提锤是巨魔,下马却慈悲。
这董兄弟究竟是个什么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对于典韦而言,显然是很难理解到其中奥妙。
突然,身后有人鼓掌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说的好,说的好啊!”
董俷扭头看去,就见蔡邕在唐周和黄劭的陪伴下缓缓走来。
连忙下马,董俷上前恭敬的问道:“老师,这天寒地冻,您怎么出来了?”
“若不出来,又如何能听到阿丑这警世之语呢?说的好,说的好……只是太悲伤了,似乎是看破了世情的隐士。
阿丑,说这话的人,可是一个僧人?在何方出家呢?”
董俷张了张嘴巴,心道了一句:我怎么知道?
可也明白,若没个说法,只怕蔡邕会很不高兴。
当下犹豫了片刻说:“那人姓官,我只知道他叫官君策。
小的时候,他曾在临洮落脚,我很喜欢听他讲一些故事。
好像是个僧人,但后来他云游去了,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的面。”
“这山野中藏龙卧虎,当真是了不得。”
蔡邕笑了笑,旋即正色道:“不过他说的也太悲观,只望阿丑你莫要学他那样消沉。”
“阿丑谨记老师的教诲!”
“好了,到帐篷里,刚才唐周和我说了一些事情,也许你会有兴趣。”
董俷已经明白了,唐周是他那姐夫李儒安排在太平道的一颗棋子。
至于具体的事情,董俷不想问,也懒得去过问。
再说,有蔡邕在,也轮不到董俷开口去做主。
一行人回到了帐篷,董铁带着五名巨魔士在外面守护。
蔡邕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信,看着董俷说:“董河东忧国忧民,更有先见之明,一心为我汉家王朝谋划,相比起来,我们这些人实在是惭愧。
这里是唐壮士奉河东大人之命从太平教里偷出来的一份名单。
这名单上的名字,真是触目惊心。”
董俷接过来,在上面扫了一眼。
没有太熟悉的人名,不过想必蔡邕是知道这些人的来历。
“唐壮士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明年三月初五,太平道的人就会起事。
如今他们正抓紧收敛钱财,以装备他们的黄巾力士。
哦,黄巾力士,据说是张角的亲卫军。
人数大约在两万左右,其装备之精良,可比许多地方的郡兵还要好一些。”
“有这种事?”
董俷故作诧异的看了一眼唐周,突然笑道:“唐周,你可是辛苦了!”
那笑容,在唐周眼里怎么看怎么觉得有古怪。
想起他日间杀戮的手段,唐周心里猛一哆嗦。
不可否认,在见到蔡邕之后,唐周的确是生了一些其他的念头。
改换门庭!当初他能从太平教跳槽到董卓的麾下,为何不能从董卓手里跳到蔡邕手下?董卓固然是一方大员,看上去位高权重。
可比起蔡邕这种名士,还差的远。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道理唐周是很明白。
所以,他把名单送给了蔡邕,以权作是见面礼。
可是面对董俷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董俷的确是在笑,可却又笑得是那么诡异。
好像他的那点心思,都被董俷看穿了一样。
一股寒意从背后袭来。
唐周知道,如果他不马上表明态度,眼前这shā • rén魔王,绝对会置他于死地。
蔡邕虽有名望,可现在毕竟也是依靠着董俷来保护,能说什么?
这一会儿的功夫,唐周的心思就转了好几转。
上前一步道:“少主公,以周之见,蔡先生最好是往河东,和主公说明白后,也算是有个强力的外援。
否则,伯喈先生孤身入京,只怕是对付不了京中的宵小。”
“你真的这么想?”
“此乃周,肺腑之言。”
董俷呵呵的笑起来。
这家伙生的是一副水晶般的玲珑心,这见风使舵的本领不差。
不过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人在乱世中也许更有前途。
因为,他们能分辨是非。
唐周这次再看董俷的笑容,就感到没那么可怕了!
暗自出了一口气,只觉得背后都被冷汗湿透。
妈的,以后绝不能在这妖物面前耍心眼儿。
这两人的心思变化,蔡邕没有看出来,可是却没有瞒过黄劭的眼睛。
他淡淡一笑,心道:主公不差,不但有勇,更有谋略。
跟着他,前途一定很光明。
不能就这样让唐周抢了风头,黄劭突然问道:“唐兄,劭也曾在太平道下讨过生活,故而有一事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