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2/2)
“恩,是说过,好像是叫什么李大目。
这名字听上去很有特点,所以我记得清楚。”
李大目,很陌生的名字啊!
至少可以肯定,评书里没有出现过这个人,天晓得在正史当中,有没有记载呢?
董俷在思忖,另一边典韦也把情况和家人说明。
刚开始的时候,一家大小都在埋怨典韦行事太冲动,连累了一家大小。
可听到后来,特别是得知了董俷的身世之后,所有人都改了口,连称典韦这事做的很好。
开玩笑,典家上述八代没出过大人物,可能最大的官儿,也就是他们所在村庄的村长。
河东太守、司隶校尉的公子,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官儿啊,肯定小不了。
典韦对此没有反应,可不代表典家其他的人没反应。
七嘴八舌的打听一阵,最后还是典韦的哥哥典偱开口说:“二弟,我想见见俷公子。”
典偱行动不便,典韦就抱着他来到了董俷的面前。
“兄弟,这是我哥哥!”
董俷神色一肃,非常恭敬的拱手道:“见过兄长!”
只这一个动作,就感动了典偱。
董俷是什么人?享有两千石俸禄的河东太守之公子,司隶校尉那是什么官职?典偱可是见过世面,也知道那是将军之下最大的军职。
这种人物岂是他们这等草民所能见过?
如今大人物的公子给他行礼,让典偱顿感受宠若惊,对董俷的好感噌噌的增长。
有道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典韦长得很吓人,可典偱却是相貌堂堂。
他询问了两句之后,对典韦说:“兄弟,难得董公子平易近人,对我等草民更是情深意重。
他说的不错,你惹出这事情,豫州肯定是呆不下去了。
倒不如和董公子一同去凉州,哪怕做个镇守边关的小卒,也能随了你建立功业的心愿……恩,我看就依董公子所言,我们去凉州。”
“哥哥既然说了,小弟焉敢不从!”
当下,有人过来套上车马,由成蠡带人在前面开路,董铁带十人居中保护一干老弱妇孺。
董俷和典韦,则带着十名巨魔士,在后面压阵,缓缓的从树林中驶出。
此时,天已晌午。
***
第一个目的地是圉城。
董俷知道,蔡邕一定还在圉城等待。
如今惹了祸事,恐怕是不能再留在蔡邕门下学习,可总是要说上一声。
另外董俷还有一个想法:若是把蔡邕拐去河东,会如何?
这想法很大胆,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很困难。
不过还是那句话,凡事总要去尝试一下。
如果成功了,董家的声望可就不是提升一两个层次那么简单。
蔡邕何人?那是当世大儒!若能成功,董家怎么也能从六郡良家子的地位提升为准世族。
地位提升了,想必老爹将来也不会再乱来了。
想法很傻很天真,可董俷愿意尝试一番。
从圉城到已吾,董俷用了一天一夜。
从已吾回圉城,却足足耗费了五天的功夫。
没办法,人增加了,而且都是老弱妇孺。
事儿多,且很繁琐,只能慢慢的前进。
特别是典韦的妻子还怀了身孕,行路更是要小心。
董俷干脆让典韦的妻子呆在刘家老小的车辆上。
至少,两个母亲照顾,总有经验。
匀出了五匹马,牛刚和典家三兄弟都兴高采烈的骑在上面。
典韦这才敲敲的询问:“兄弟,你在马鞍下面放的那玩意儿叫什么?似乎很管用啊!”
“是吗?”
“当然喽……我觉得,有了这玩意儿,在马上作战可方便多了,至少能让我增三成力。”
“哥哥,这是我私底下琢磨出来的小玩意儿。
哥哥觉得好就行,但还请别声张。”
“那自然,那自然……”
典韦的眼珠子滴溜溜的打转,“兄弟,甚时候,咱俩比一比?”
“比?比什么?”
“当然是比武……我看兄弟你的武艺不差,那双锤可真有份量。
嘿嘿,心痒,想过过招。
你也想必能看得出来,自从我兄长受伤以来,就一直没人和我交手。
如今好不容易碰到了对手,我怎能放过?再说了,你现在才十四岁,就有如此勇武,等你长大了……我才不和你比试。”
这小子傻吗?
董俷不由得认真的看了典韦一眼,这小子,别是扮猪吃老虎吧。
“等到了凉州,我一定和哥哥比个痛快。
我那里有个很大的校武场,还有几个手下,也都不算太差。
哥哥若想和人比试,找到我,嘿嘿,那可算是找对了人!”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典韦乐得合不拢嘴,对于武人而言,能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一辈子的幸事。
已经进入了十一月,豫州下起了雪,很大。
看到这满天飘扬的雪花,董俷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低沉起来。
一路上再也没有说话。
偶尔停车休息的时候,他总是牵着象龙,一个人站在雪地上发呆。
典韦等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向董铁打听,“铁兄弟,董公子这是怎么了?”
董铁也是神色悲戚,轻声道:“去年的这个时候,主人的姐姐和姐夫被人害死了。
象龙原本是主人姐夫的坐骑,后来送给了主人。
遇到这种天气,主人是想念姐姐了吧。”
“啊?董公子那么厉害,姐姐怎会被人害死?他没有报仇吗?”
“主人想报仇,可是却报不得!”
董铁把去年此时在金城的遭遇说了一遍,虽没有说韩遂的名字,却点出了那人名士的头衔。
典韦不是很清楚,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