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1/2)
从现在开始,他必须要设法为董俷进行谋划。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儒即便不想承认,可也不得不承认:蔡伯喈的那封信。
董卓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得到士大夫的承认。
但哪怕他如今成了司隶校尉,仅次于将军的存在,却始终没有在这方面获得丝毫的收获。
董俷做到了!他得到蔡邕的青睐,就等同于把一只脚迈入了士大夫的大门内。
这对于董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然在另一方面,董俷在董家的地位日益提高。
不但获得了自组亲军的全力,更和董卓言归于好,这无疑是让李儒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
另外还有一点点的原因,那就是蔡邕的影响力。
放现在,李儒应该属于是蔡邕的粉丝,而且还是那种极为忠诚的粉丝。
这些加在一起,足以让他下定决心。
董卓的脸色有些阴沉。
半晌后,他长叹了一口气,“也罢,扶风现在有一个都尉的缺,明天让阿秀去吧。”
扶风,属司隶。
作为司隶校尉的董卓,说有缺,没空缺也要出来一个空缺。
这样一来,也就代表着董璜在董府的地位彻底丢失。
说好听了叫升官,说难听了……那是流放。
扶风直面五原等地的南匈奴人,是长安的门户。
董卓轻描淡写的处理了董璜之后,目光一凝,“文正,伯喈先生既然来信,你怎么看?”
“主公!”
既然是谈论正事,李儒也就换了称呼,“唐周如今在太平教颇有地位,我看可以行动。
我立刻命人通知他,让他把剩下的名单****出来。
不过此事……您最好等唐周回来后,带着名单亲自前往雒阳,私下拜会大将军。
伯喈先生的信中似乎点出,此事和十常侍有关。
您不宜出面和十常侍敌对,应由大将军站出来说话。”
“哦?这又是为何?”
“儒观之,十常侍此次虽会元气大伤,但动不得根本。
皇上对张让等人的信赖……而大将军能有今日地位,和张让等人也必有勾连。
别看他现在和张让剑拔弩张,可儒敢肯定,在最后关头,大将军一定会和张让等人和解。
若主公站出来,势必会令张让等人把矛头指向您……既然如此,不如卖大将军一个人情,与我们更有好处。”
董卓思忖半晌后,一拍手:“文正这话深得我心,就这么办。”
也就在董卓和李儒详细交谈的时候,河东郡外的军营门前,来了一个壮年男子。
他手执一封名帖,恭敬的交给了军营门口的卫兵。
“烦请大人通禀华雄将军,就说有家乡故人马嵩,前来求见!”
那卫兵不过是个小小的都伯,如何担当得起大人这个称呼?听那人如此称呼他,心里顿时大乐。
同时,随着名帖放在他手上的,还有一袋子沉甸甸的五铢钱。
华雄是这里的主将,卫兵也不敢怠慢。
得了好处,还能卖主将一个情面,说不定他日飞黄腾达,就看今天的这件事情了。
“哦,先生请在这里稍等,我马上通报将军。”
卫兵飞快的跑进了军营,不一会儿的功夫又回来,脸上更多了几分恭敬之色。
他来到马嵩的面前,插手行礼道:“这位先生,将军有请!”
第五十七章赴已吾
历史上关于蔡文姬的出生说法并不统一,历史越久远,那么人物的出生也就越混乱。
有的史书上记载蔡文姬出生于公元178年左右,但也有的说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162年以后,在下不是历史学家,无法考证。
不过既然是在下来写这部小说,当然选择和这部作品最为符合的记录。
所以我悬在了蔡文姬的出生时间为公元162年以后,比董俷的年纪大约大两-三岁,也就是公元166-168之间。
以上就是在下的答案,如果您不满意,在下也无能为力。
还有一句话,有疑问或者建议,在下很乐意听取。
但如果是在书评区里无理取闹,在下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律无视。
在下的作品写的好与坏,能否有今日的成绩,不是你们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
还是那一句话,不喜欢看,您走人,在下没有哭喊着去哀求您观赏。
就这么简单,此后不会再做评述。
——————————————————
顾雍走后的第三天,也就是董俷来到圉城的第七天。
按照早先董俷和刘望的约定,也差不多这两天他会带着典韦一起来圉城和他相聚。
说心里话,董俷有点想念刘望了!
一方面是渴望能早点见到典韦,另一方面却实在是有点受不了这圉城枯燥的生活。
蔡邕忙于应酬那些名士,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在家的时候。
更不要说提点董俷的学问,有时候一天下来,都未必能说上几句话。
而那部《史记》,董俷的快要吐血。
以前他学习,都是让别人给他听。
好像那部伏波兵法,就是先由成方解,而后由绿漪诵。
待到已经明白了一个轮廓,才自己看。
这有助于他的记忆和理解,董俷后来才明白,苏秦为什么能把一部鬼谷子苦好多年。
汉语博大精深,成字载于书上的,不过几千字而已。
如何用最少的语言,来包容最多的含义,古人着书的时候都会反复推敲,哪怕一个字也会耗费多年。
这也就形成了古汉语独特的微言大义。
一个字,包含了多重意义。
如果不反复的听、记、、理解,根本无法弄明白。
伏波兵法还好些,主要是记述马援一生的用兵心要。
可那《史记》……
董俷觉得,就他那点墨水去理解《史记》中的博大精深,显然是还差的太远。
黄劭有时候会为他解释一番,可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那部《尚书》上面,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董俷跑过去请教一次两次,虽然黄劭不烦,可董俷却觉得很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